您现在的位置:锡林浩特第六中学 >> 《锡林浩特六中报》>> 正文内容

一己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3日 点击数: 字体:
    轻拂历史的面纱,我望见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我看见那跨越时空与他琴瑟相扣的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沉痛叹息。这不仅仅是两位大家炽热的赤子之心,更是他们超越一己的担当情怀。遮住历史的面纱,我冥想:如今,又有多少人可以超越一己?又有多少人可以走出自己是中心的圆圈?
    我想到了似乎已经平息的“中国公交车上的让座问题”。在河南省,一老人因没有座位对旁边的一位女孩人身攻击,当即惹发众议,有的人为没有看见老人的女孩辩护抨击老人;有的人借此发表他的时代论“80后90后的孩子就是自私!”无独有偶,在很多城市都有类似的“公交车事件”。与其辩出谁是谁非,我们不如考量这件事背后的真正原因,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利益变成大多数人为人处事的出发点,更多人注重个人利益,并高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口号乐在其中。如此,至高无上的利益不可触犯,因而铸就了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成为主流,现在看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愿景已然幻想,“穷则天下兼济,富则独善其身”的时代已然到来,这是悲哀的。
    难道就没有人可以超越一己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天灾面前,没有人还会躲在自己的圆圈内。在2008年5.12地震中,还记得那位弯着脊梁的妈妈吗?现在她的孩子已经长大,那条妈妈最后留下的短信已被他翻看过无数次,这是灾难面前母亲的光辉,这更是一位母亲超越一己去挽回儿子的生命。在今年4月20日雅安地震中,震后当天下午,总理李克强便赶赴灾区,顶着200余次余震,他深入灾区,与百姓一同共度难关,谁会不惧怕死别?谁不珍惜生存?总理去能超越一己走向群众,体现了人间大爱,鼓舞民心。试想,如果国家领导人担心余震带来的危险,只关乎个人的安危,那么,无可厚非,这个名族都是可悲的,何谈震后救援的斗志?何谈灾后重建的信心?何谈众志成城?何谈魅力中国?
    想到这里,我对如今的社会充满信心,尽管我不是“身无半亩,心忧天下”,尽管我不能担当“兴亡之责”,但我正在努力超越一己,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享受更广博的世界。
    超越一己,我在路上,你呢?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
上一篇:勿忘母恩[ 11-03 ]
下一篇:志存高远,行者无疆[ 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