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锡林浩特第六中学 >> 文明之窗>> 道德讲堂>> 正文内容

视听“道德讲堂”有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20日 点击数: 字体:
    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
                                                    ————题记
    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的基础。它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当然其中最重要的是“善”、“孝”、“敬”。
    “善”,很显然指的便是“善良”“友善”,对人友善,对物友善,对世间万物都要有友善之心。这让我不禁想到网上最近转载的特别火的一篇日志,文字寥寥无几,图片却动人心弦,一张张图片给我们呈现出一只可爱的小狗被无情的踩死在人类的高跟鞋下的全过程。此时一点点的善良都在他们身上找不到!这种人就应该受到制裁,受到道德的谴责,这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一定要做到“善’”,“善”可以温暖世界。
    “孝”,百善孝为先,孝顺长辈,孝顺父母,亲情亦是一个人善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做人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亲生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那他还能干什么呢?《新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一位因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他九岁时,不幸丧母,小小年纪便懂得孝敬父亲,每当夏天炎热,他就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赶走蚊子,让父亲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铁,他就先睡在父亲的床席上,为父亲暖榻。小黄香不仅孝心闻名,而且勤奋刻苦,博学多才,当有“天下无双,江下黄香”的赞誉。小黄香将“孝”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次“道德讲堂”上我们听了一个关于母爱的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说一个母亲辛辛苦苦将儿子养大,倾家荡产到最后以捡垃圾为生,只为将儿子送进清华的故事。是啊,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花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的艰辛••••••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精心血。这恩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所以样的恩,我们怎么可以不报?面对父母,我们怎么可以不孝?
    “敬”,敬长辈,敬恩师。都说老师是我们的第二父母,父母给了我们身体,老师教会了我们做人,那恩,等同再生父母。诗人把老师唤作“课堂里的树”,说老师的语言是“富有光泽的树叶”,歌唱家以“师窗前的灯明亮”来赞颂老师的鞠躬尽瘁,无私奉献。老师是一个多么高尚的称呼。我们就是他培养的种子,将我们育成参天大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诗。老师,就像燃烧的蜡烛,用知识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直至生命的终结。是的,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用自己的真心来敬仰那片辛勤,这样才无愧于无私为我们的老师们,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
    “善”“孝”“敬”完美的诠释了本应该充满这个社会的道德,人比人,心比心,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开始,自觉地做道德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捍卫者吧!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
上一篇:振兴中华,扬我国威[ 11-18 ]
下一篇:听道德讲堂有感[ 1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