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锡林浩特第六中学 >> 文明之窗>> 师德师风>> 教师论文>> 正文内容

与孩子们相处中的一点体会

文章来源:校办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9日 点击数: 字体: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并且我还要再加上一句:“因为我们也有孩子”。不管他们身上是否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我只认为:他们还是孩子,一群没有长大的、需要我们成年人去引导的孩子。
    当班主任已经快一年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体会到过去当科任老师没有体会到的很多的东西。很多理论以前只是理论,从来没有什么切身感受,但是在这段时间里,通过教学实践,深深体会到过去在工作中的很多想法,往往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忽视了学生作为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和个体差异。总结经验,有三个“不要”体会最深:
    一、 不要急,要有耐心。
    刚接触学生的时候,发现总是有那么几个学生老犯错误。今天刚说完,没过两天,又犯了同样的错误。难道真的就是“不可救药”的学生了吗?记得有一次,班级里一个男孩儿又一次“严重”的违反了班规,所以打电话给他的妈妈希望她下午能来学校一趟。下午他妈妈一进来就愁眉不展的说,因为他在小学的时候就属于“屡教不改”的学生,本以为到了中学以后能的所改观,没想到还是老样子,结果一气之下就打了他几下。等过了一会儿,他妈妈去他的屋子里一看,他早已经躺在床上呼呼大睡了,看来这个孩子真是不可救药了。按照班规,他受到了相应的处罚,并且要在全班同学面前宣读自己写的检查。可当他念完自己的检查后,满脸都是忿忿不平。这时我突然意识到也许这个孩子有他自己的、不被我们了解的想法,所以我让全班同学就他今天的所作所为来进行一下评价,结果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通过孩子们的发言,我才了解到原来他之所以违反了班规,是因为他急于想向班干部解释清楚课堂上发生的一件小事,而采用了不恰当的方法,所以才违反了班规。看来他也并不是故意要违反班规的,自然也就不能说是“屡教不改”。自然中午他挨打完后,依然能呼呼大睡是因为站在他的角度,他认为也不是什么大事。然后我结合同学们的发言,指出他动机是好的,但是好的动机是需要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否则只能是“好心办了坏事”。这个时候,他就不像刚才那么抵触了,也意识到自己可能有做的不对的地方。
    这件事,使我开始反省自己过去的一些想法了,是不是我们的做法有一些急功近利了?我们在想问题的时候是不是总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去想学生呢?因为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行为习惯、不同的认知水平, 修养有好有差,素质有高有低,他们犯一些错误是难免的、正常的。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平心静气地让学生知道自己错在哪儿、怎么样做更好,而不必将我们的认识强加给学生。我们应该努力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尽可能地把握其认识水平和素质水平,站在当事学生的角度、水平上去看出、去想。他们必竟还是孩子,考虑的问题远远不能和成年人相提并论。过去,我经常用一种完全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忽略了学生作为未成年人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它是一厢情愿的强行赋予,反映的是家长制的教育观念。看来首先要反省的是我们老师自己,我们教育模式有问题了。
    二、 不要先入为主,戴着有色眼镜看个别孩子。
“差生”,这个富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老师、学生、家长都耳熟能详。通常我们将成绩差又不“听话”的学生称为“双差生”。我所带的这个班,有的学生就是顶着“差生”的头衔进来的。的确,他们身上是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学习不用功,上课小动作多,爱打架闹事等等。而在他们身上下的功夫比其他孩子要多的多,感觉取得的成效却很少很少。怎么办?放弃吗?放弃了他们会不会对其他同学,对班级的管理产生影响?最重要的是他们才刚刚上初中,现在就把他们放弃了,那么对他们今后走上社会有影响吗?这样做是不是当老师的失职?分析的结果是不能放弃。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考虑,都不能放弃。既然不能放弃,那么对这些孩子应该怎么办?平心静气坐下来想一想,发现任何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而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优点。我们既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承认学生的可塑性。
    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蕴藏着奋发进取的心理品质,抓住“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是促进学生转化的最佳时机。有一个小男孩儿,就是所谓的“差生”,通常“差生”的特点在他的身上都有体现。光批评教育已经对他不能产生任何作用了,于是我换了一种方法,努力寻找他的优点,结果发现他身上也是有很多优点的。比如,他能和全班任何一个同学都谈的来,只要他想加入,他一定就能很自然的加入到任何一个群体中。这在很多我们认为的“优等生”中都不见得能做到的事,他很轻而易举的就完成了。于是,在一次上课的时候,正好讲到“如何和同学相处的时候” ,我让全班同学共同找一找这个同学的优点,除了我说出来的这个优点外,其他同学也举出了这个同学身上的很多以前不被老师发现的优点。这以后,这个同学在班级里明显发生了变化,自信心增强了,学习也有了进步。我忽然意识到以前他们被批评的次数的太多了,他已经认为他就应该是这样了。但现在经过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重新评价,他发现原来自己身上也是有优点的,为了继续保持住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好印象,他努力在他所能达到的范围内,力争做到最好。
    以后,只要有机会,我就要在全班同学们面前表扬几个孩子,不分“优等生”和“差生”,一视同仁。让所有的同学都感觉到被老师重视,被同学们羡慕。结果是孩子们以后见了我也主动热情起来,同学们之间的相处也融洽起来。看来,我们真应该花大力气去研究、寻找、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引导、表扬、鼓励,以求得教育的成功。
    三、 不要要求每一个学生十全十美,不要认为我们的工作就是培养“精品”。
    过去,包括我们自己成长的过程中,都认为学习好,考上大学就是成功了。但是现在再回过头看一看过去的同学中,当初在学校中成绩并不是特别好的同学中也不乏有出类拔萃的人,也正应了那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所以,首先我一定要让我的学生明白:知识是通向成功的重要的桥梁,虽然它并不是唯一的,但它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作为学生,学好知识是我们份内的工作,我们必须把这个工作做好了。但同时作为老师,这么多年的教学,也更加明白人和人之间是有差异的,甚至有时候是特别大的。所以,作为老师,尤其是作为班主任,首先一定要相信学生,想念人人都能成才,相信人人都有他的闪光点和特长。我们不能从一个角度、用一个标准去评价一个人,而应该全方位、多角度地去评价每个发展中的个体。而最关键的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他可能不是最好的,但他一定是要有进步的。为此,我在班级制定了“小红旗排行榜”,学生自己确定自己在哪一科中的档次。,每次考试,只要达到这一档次所能达到的水平,就奖励一面小红旗。这样,每一个孩子都能看到自己名字上的小红旗节节飚升,不比任何人差,学习的劲头越来越足。每一星期,我给他们布置读一篇文章,把其中的好名、好段写下来。下一星期,通过检查作业,了解他(她)是哪一类型的孩子,然后给予适当的评语。表现突出的,多多鼓励;表现欠佳的,委婉的指出,尽量不伤害他们的自尊。所以每一次发下这个作业,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打开,看一看老师又跟自己说什么了。
    我是老师,但很多时候,我感觉到是他们——我的学生,教会了我更多的东西。他们让我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们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他们的每一点成功。
    我坚信,只要我们都确立“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一基本信条,那么我们的学生一定是最好的,我们的教育一定会成功的。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