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锡林浩特第六中学 >> 语言文字>> 文章集锦>> 正文内容

祭·人·自然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3日 点击数: 字体:

    按照我们蒙古族的传统,老人去世21天时子女们须再次回到墓地进行祭奠。
    这是姥爷离开我们的第21天,姨姨舅舅们都早早赶了回来。这一天,除了自家亲戚外,舅舅家竟还挤满了一大群我不认识的牧民:老的,少的,汉族的、蒙古族的,蒙古包里外满满的到处都是人。这么大的场面我好像只有在蒙古族传统体育盛会那达慕上才见过。
    凌晨5:00点,我们用纸袋或玻璃瓶装好祭品,浩浩荡荡的骑着马、坐着牛车向墓地出发。
    墓地三面环山,四周蓝紫色的柳兰花一片一片郁郁葱葱,沙棘枸杞还有好多我不认识的植物,交错地生长在山脚下。墓地边的小路旁竟长着不少近十米高的大树,棵棵直立挺拔。树干粗壮得需一个大人才能勉强抱住,生活在沙漠草原中的它们倔强地挑战着荒漠的权威…“真是个好地方”我感叹道。“沙漠草原上哪那么好长树呀!这些呀全部都是你姥爷带着全嘎查的牧民们一年年种出来的。”大舅自豪的向我介绍。
    “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要想吃饱都要祈求佛祖。你姥爷虽不是嘎查长,但他一直想着一定要带领牧民们做些什么事情,一起过上好日子。他整天骑着马顶着寒风,冒着沙尘,挨家挨户号召各族乡亲一起到沙漠里种树,哪怕去最远那家需骑四十里野地。春天刮狂风、秋天吹黄沙,都无法阻挡你姥爷要带牧民共富的坚定决心。你姥爷常说,每年春秋种树是蒙古族人民自古传下的约定俗成的规矩。老祖宗的很多东西,都值得我们传承发扬!时间久了嘎查里的各族同胞们都被你姥爷感染,一致同意随你姥爷去种树,大家齐心协力,抗战沙漠…渐渐地一棵又一棵承载着希望的树苗挺立在沙漠上。悉心照料之下,树苗一个个露出了笑脸,长出了根茎,逐渐茁壮成长,最终减缓了风蚀,慢慢地生态就好了起来。你姥爷就又带着牧民们采山杏、蘑菇、沙葱…牧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听说,全旗里你姥爷领导下的嘎查是第一个共富的嘎查!我常常想,要是没有他们当时辛勤的劳动,怎会有咱们现在享受的荒漠草原良好的生态环境呀!”
    一路听着姥爷的故事,我们也很快走到了姥爷的墓地。放眼一望,这里仍旧是一片辽阔的草原,哪里有什么墓碑牌坊,甚至连坟土包都没有!视野里只有一条条系在树上的蓝色哈达在风中摇曳透着一些神秘。原来,蒙古族讲究“从自然中来,回自然中去。”埋过老人的地方,要尽可能使恢复自然原状,不留人为痕迹以保护草场,也许这就是成吉思汗陵一直没有被找到的原因之一吧。 
    祭奠仪式开始,大舅庄严地将象征圣洁的牛奶向天上扬起,大家望着远方,祈求把最美好的祝福送达天边那给我们幸福的正向我们微笑着的姥爷。接着,大家则在坟前铺了一层厚沙子,把周围的一点枯草拔光,篝起了一个火堆,按顺序一个个将蒙古族特有的奶食品敬到火中,再顺时针绕墓三圈。
    这才算是礼毕,不过这时还不能这么离开。按照传统,墓地方圆500米内的东西,乃至一石一叶都不能随意乱拿,用后废品也得就地处理。所以无论谁家都用纸袋或玻璃瓶装祭品。姨姨们走到离坟地约200米远的地方,将玻璃瓶砸成小碎块,再挖了深坑埋到土里,尽最大可能让它便于被自然分解。舅舅们又篝起一个小火堆,烧尽了刚才装东西的纸袋后,小心翼翼地用一层又一层的沙子盖灭火苗。大舅说:“这是为了防止起火,都是你姥爷生前教导我们的。草原上风大,一点点火星可能就会毁了整片草原!”我不由地肃然起敬:原来草原人民是如此的守护热爱自己的土地啊!
    再回想这次祭奠,我似乎明白了之前的疑问,姥爷一生不官不商,平凡如草芥,没有见过大世面,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前来祭奠。
    他继承发扬前人的优秀传统,心中念着后人的幸福生活。而他去世后被人们长时间的铭记,正是他不经意间的所作所为为自己赢得的。
    自然永忆历史,人们也铭记自然。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
上一篇: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03-13 ]
下一篇:恋你,柔情浅夏[ 0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