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锡林浩特第六中学 >> 文明之窗>> 师德师风>> 教师论文>> 正文内容

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困惑与对应措施

文章来源:校办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2日 点击数: 字体:

    又是一个硕果累累,丰收在望的金秋八月,我们锡林浩特六中迎来了又一批莘莘学子。
    古语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知识,更要学方法。本人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众多优秀学生学习心得,以帮助高一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的,分析一下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困惑与特征,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应对措施及方法。
    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困惑与特征:
    1、 教材内容多,课时容量大。
    2、 教材挖掘的比较深,简单阅读不能达到理解的目的。
    3、 内容庞杂,难以理解驾驭。
    4、 平时课上训练时间短,习题量较少。
    5、 初高中学习方式,方法,时间分配都不一样,衔接不好,以至于不适应高中学习。
    应对措施及方法:  
    1、 教材要及时复读,读反复。读书有三道:眼到,口到,心到。教科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源泉。现在中学生毕业以后,如若考不上的,也有大部分靠自学成材,即使升学,也要具备相当的自学能力,才能很好完成学业。同时在中学阶段要发展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也必须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入手,养成独立思考自学探究的习惯。这样既可以为教师讲解打下基础,又可以弥补教师讲课不足。教师在教授知识时,不仅要把知识的精髓教给学生,而且还要教会学生看书,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只有学生看通弄懂了教材,熟悉有关数学语言,懂得了定义、定理、性质、法则、公式的真实意义,才能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2、 上课注意力要集中,尽力去记忆老师讲解的内容,需要做笔记并要尽快做上,因为老师讲的要比教材详尽,明了,深入,延伸,所以要有笔记本。
    3、 课下独立完成作业,不能拖沓,一旦自己的“惰性”露头,就无法控制,会出现一而再,再而三的现象。长期以往就会千疮百孔,无法弥补。
    4、 有不懂的地方,就要及时在课下文同学,问老师,及时解决,也不能拖拉,高中数学是一环扣一环的,一旦断链很难续接。
    5、 每次考试结束试卷发下来,要认真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教训。特别是将试卷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类,可如下分类:
    第一类问题——遗憾之错。 就是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题;比如说,“审题之错”是由于审题出现失误,看错数字等造成的;“计算之错”是由于计算出现差错造成的;“抄写之错”是在草稿纸上做对了,往试卷上一抄就写错了、漏掉了;“表达之错”是自己答案正确但与题目要求的表达不一致,如角的单位混用等。出现这类问题是考试后最后悔的事情。
    第二类问题——似非之错。记忆的不准确,理解的不够透彻,应用得不够自如;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或第一遍做错了,后来又改对了;一道题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
    第三类问题——无为之错。由于不会,因而答错了或猜的,或者根本没有答。这是无思路、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的问题。
    所以针对以上情况就要准备改错本,把平时的错误,不会的题,理解错误的题,解答错误的题都纠正在错题本上,反复演练,只有把错题完全纠正过来,才能达到一通百通,举一反三,以逸待劳,学的轻松,学的快乐。而不至于到考试时紧张的要命,临阵磨枪,也不见得考的好,高考就更别提了。
    6、 平时做题,一定要按规定套路出牌,怎么要求就怎么做,决不能自创一套,自成一家,先学会模仿,才不至于出轨,否则在正式考试时,表达时就会出现前言不搭后语,错误百出,能得到分的反而得不到了,究其原因就是不规范造成的。
    管理学的“二八法则”说:20%的重要工作产生80%的效果,而80%的琐碎工作只产生20%的效果。数学学习上也有同样现象:20%的题目(重点、考点集中的题目)对于考试成绩起到了80%的贡献。因此,提高数学成绩,必须优先抓住那20%的题目。针对许多中学生“题目解答多,研究得不透”的现象,应当通过科学用脑,达到每个章节的典型题型都胸有成竹时,解起题来就得心应手。
    “没有解题思想,就没有解题灵感。有了解题思想,解题思如泉涌。”但“解题思想”对很多学生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教师每天挂在嘴边,陌生就是说不请它究竟是什么。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典型的数学题目,可以快速掌握。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水桶的盛水量取决于围成木桶的最短的木板,而不是最长的木板,所以也就告诉我们,学习就是要弥补我们学的最差的那部分内容。学数学也是这样,数学考试成绩往往会因为某些薄弱环节大受影响。因此“巩固某个薄弱环节,比做对一百道题更重要”。
    学习中我们有三种类型的人:
    第一种是按照规律,法则,定理,定义去学习的人。
    第二种是按照已有的经验去学习的人。
    第三种是按照自己的感觉去学习的人。
    你愿意做哪种类型的人呢?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
上一篇:默默的陪你成长[ 05-21 ]
下一篇:做一颗沉在水底的豆子[ 0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