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锡林浩特第六中学 >> 文明之窗>> 师德师风>> 教学管理>> 教学资源>> 正文内容

做幸福的老师,做幸福的学生

文章来源:校办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7日 点击数: 字体:

    一、师生关系
    1、一份调查
    九成学生有喜欢的老师,而最受欢迎的老师则专业水准高、亲和力强,最不喜欢的老师是批评学生不留余地,学生的潜在需求是想和老师沟通却不主动。
    2、抑郁症教师的困惑
    自身都充满压力、不堪重负,处于抑郁状态,怎么能给予学生好的影响和教育?
    3、幸福指数
    积极心理学:0~10,传统心理学:-10~0。
    二、教师的主要心理及行为问题
    1、压力大
    抑郁、焦虑、睡眠障碍,主要来源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社会、同行、学生、家长;
    2、职业倦怠:无意义无价值感;
    3、个人问题:人格缺陷、完美主义、家庭不睦、人际关系紧张。
    三、当代大陆青少年的发展趋势和现象
    人生意义迷茫:不盲从,独立思考;
    价值观迷惘:价值观多元化;
    自我中心,没大没小:有个性,挑战权威;
    叛逆期提前:自我和自主意识抬头;
    脆弱,受挫力差:温室成长;
    恋爱与性行为提前:须供给爱和性的知识;
    责任心差:给予其自主权;
    压力大,缺乏动力:寻找内在追求目标。
    四、几个概念
    1、精神疾病vs.心理问题
    自知力,家族遗传,重中轻(精神分裂,躁狂,抑郁,强迫,歇斯底里);
    2、客观现实vs.心理现实
    没有绝对客观的心理现实(经验,不同学生眼中的同一个教师,应该);
    3、同感vs.理解
    感同身受不是语言表达(网络成瘾),自我体验(想想你自己);
    4、投射vs.认同
    人与我同尔(孩子没有我不行)。
    五、几个关系
    1、行为与心理
    暴力男孩深埋的痛,乖孩子的抑郁;
    2、家庭与心理
    心理问题100%与原生家庭有关 关系模式的复制(专制/溺爱/忽视/权威);
    3、运动与心理
    运动是最好的药,且不易复发 最健康的宣泄渠道;
    4、学校教育与心理教育
    看似矛盾,融合趋势 从暴力到乖顺。
    六、寻找幸福的人
    1、你所认识的人里,你觉得最幸福的人是谁?他/她有什么样的特点?
    一个幸福的班主任:真心关爱和接纳每个学生,每一届学生都会在离开时成绩提升并对她怀有深深的感激,学校给予她足够的荣誉和肯定,有爱她的丈夫,和老师之间关系融洽……
    我连续七年在高三任课,其间有五年担任班主任,我所带的学生有150人左右考入清华、北大等国内著名高校,也有学生进入了哈佛、斯坦福、沃顿、杜克、加州理工等世界名校深造。
    记得在2008年一个学生问我:“老师,您说高考的意义是什么?”我当时就回答她:“高考对于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意义。对于国家来说,是要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挑选人才,使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对于个人来说必要而不重要的是:你必须要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才能拿到某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从而进入某一所大学;然而必要而又重要的是你会在高三这一年锤炼自己的心志,因为你要想在高三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顽强的毅力、平和的心态、思考的习惯与科学的方法,而这些将是你终身受用的宝贵财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三确实是素质教育。”我在高三七年了,始终坚持这一理念,这一理念也在高三的实践中被一遍又一遍地证实着,并且也被学生们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继续验证、自觉坚持。                      
    幸福是个人和人类的终极追求:幸福、快乐、意义。
    2、心灵所需要的
    归属:家庭,学校,信仰;
    自由:教案,选修课,是否坐班,课程进度;
    控制:养老院研究(最佳:人人自控);
    快乐:爱,尊重,宽松的氛围,良好的人际关系;
    3、幸福7要素
    亲密关系:数量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起活动和分享感受的频度;
    关怀:自愿或长期给予他人关怀的人更加幸福,更少抑郁;
    生理因素:阳光、Ω-3和维生素D(鱼)、运动;
    心流:全身心投入一项活动,只为活动本身而参加活动;
    优点与美德:快乐人生;美好人生:有意义的人生;
    精神参与和意义:显著增加独立于社会组成之外的幸福感;
    积极思考:感恩,快乐和希望;
    最幸福的时刻:心流。
    3、自身的修为
    真诚:不说全部真话、但不说假话;
    宽容:允许自己成为一个人;
    接受:接受过去和现实,活在当下;
    学习:书本,影视,网络;
    热爱生活:助人先助己,乐人先乐己;
    幽默:幽默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智慧。
    做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七、面对学生
    Kohlberg:道德发展6阶段论:逃避惩罚、获得奖励、取悦他人、遵守规则、体贴别人、内心准则。
    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赏,身教重于言传。被灌输的,是知识,不是道德。青少年在不断成长,寻找“钻石亮面”。
    6大美德,24个优秀品质(塞里格曼和彼得森):
    智慧和知识:创造力, 好奇心, 开放的思想,喜欢学习,独特视角;
    勇气: 真实,勇敢, 坚持,热情;
    仁慈和爱: 善良, 爱与被爱,社会智力;
    正义: 公平, 领导力, 团队合作;
    修养与节制: 宽恕, 谦逊, 谨慎, 自律;
    心灵素养: 欣赏美和卓越 , 感恩, 希望, 幽默,  信仰;
    八、如何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
    行为:和本人一贯行为的异常、和他人行为的异常;
    细节:不经意的问话、哮喘、身体语言;
    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由隔辈老人抚养,从小住宿,父母一方或双方经常不在家,全职母亲,父母吵架/冷战,父母一方有心理障碍;
    外表:男生:矮小,肥胖   女生:邋遢,成熟装扮;
    其他:追求完美、总是说“是”的好孩子。
    九、如何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
    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同情心和宽容心会油然而生(暴力,抑郁);
    一个没有深刻分析过自己的人,很难真正理解别人;一个不能接受自己的人,很难宽容他人(存在的意义,幸福感,死亡,成功,爱情,不安全感,绝望);
    没有爱,难以有教育与改变。
    正常化:有问题是正常的,人最初必得是一条虫,在它最早的幼年爬来爬去;在十五岁之前,他必得像蝴蝶一样轻佻;在他的青年时代,得具有孔雀的虚荣;在成年之后,他得像马一样担负苦役;快到五十岁的时候,他就会像狐狸那样狡诈;在他老年,他将像猴子一样丑陋可笑。这一般来说就是人的一生,也是人的命运(伏尔泰)。
    十、如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1、建立关系、有效沟通、助其改变
    中小学生在遇到困难和心理烦闷时主要选择向朋友倾诉(包括网上聊天),先和父母讲的占30%,先和老师讲的仅占3.3%,和谁也不说的达到29.7%。
    2、提问与倾听
    开放式提问: 什么,为什么,怎样,能不能?
    扰动式提问: 真的吗,假如你不这么做,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
    支持性回应: 嗯,对,你感到愤怒/委屈,你的意思是?
    非言语交流: 相似的声调/词汇,身体前倾,微笑?
    3、寻找例外
    找到不发生问题的例外情况,迈出一小步;
    考试焦虑(数学总是考得不理想/不认真复习时);
    失眠(每天都失眠/回家时);
    抑郁(每天都不开心/骑自行车时);
    厌学(不愿上学/早起时);
    和同学打架(一发生冲突就动用拳头/爸爸不骂自己时);
    不做作业(经常不交作业/妈妈在家时);
    没有朋友(感觉被排斥/主动说话时);
    自己长得很难看(极端自卑/微笑时);
    4、寻找资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资源系统, 是一个人走出困境的重要支撑;
    父母——孩子的问题100%都有父母的问题,和母亲的对峙,施行家暴的父亲;
    同学——同辈关系是学生最看重的,和同学一起背英语单词,调换座位;
    老师——老师的关注激发学生的自豪感,用错的表扬,有选择的赞扬,语文很差的学生;
    4F:动感循环(体验式主题班会)
    Future(将来)  Facts(事实)Experience(经验)Feelings(感受)Reflection(反省)Generalization(总结)Findings(发现) Application(应用)。
    十一、心理咨询/辅导的几个基本原则
    保密(突破保密,是否告诉家长);
    自愿(来者不拒,去者不追);
    中立(不做道德判断);
    延迟(不替来访者做重大决定);
    时间限定(1个小时左右);
    感情限定(不在咨询室、咨询时间外接触)。
    以上原则,普通教师很难做到,客观上也不可能,但可以借鉴。对于有严重问题/秘密的学生,老师应尽量不去触碰深层次的问题,转介给心理咨询师。
    网络成瘾不是病:现实生活中遇到了问题(无价值,不快乐),上网不是网络成瘾,网络已经是一种伴随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工具,不要“谈网色变”。隔断没有可能。解决现实问题,增强自主性。
    恋爱:身心发展/资讯发达的必然(寻求温暖、关怀),阻止恋爱,不如教学生健康地恋爱(杜绝性行为),对初中生应该进行恋爱和性知识的教育,不要让学生“被恋爱”。看到恋爱的积极方面:让孩子有快乐,互相帮助的恋爱关系能促进学习;帮助暗恋、单恋、失恋的学生。
    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学生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指标,怎么看重都不为过。内在的小孩&内在的父母:失衡——想干什么干什么/依赖、压抑、害怕权威;平衡——在顺应环境、规则的前提下获得自己的快乐和幸福。教育父母要有策略,适当的权威感,少质问,利用家长会传递理念和做法。
    厌学、退学:越来越严重的现象。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成绩太差,听天书,到了学校也白去(几乎 无能为力——尊重其选择);有很大压力,逃避(做工作);对学校有恐惧,害怕上学(寻找原因),学校、家庭形成合力。
    人大附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校长的高度重视;
    专业的师资队伍;
    全覆盖的课程设置;
    团体辅导,一对一面询,家庭咨询;
    强调所有教师的心理知识储备;
    对外辐射、帮扶。
    共勉:
 身教重于言传
 爱心重于技术
 心服重于口服
 自我减压:不强求、不苛求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