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锡林浩特第六中学 >> 文明之窗>> 师德师风>> 教师论文>> 正文内容

落实新课标,应用新模式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文章来源:校办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9日 点击数: 字体:

 

    在没有接触新课标之前,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总令我很不解。比如:我在课上已经把教材上的内容讲得很明白了,为什么学生总是掌握的不好;对于知识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总是很有讲头,但是对于知识上没有难度的教学内容,总觉得没什么可讲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过去,我只知道作为教师要教书育人,但没有认真思考过育什么样的人,更没有想过怎样育出这样的人。所以,只是惯性地走老路——考试、分数、上大学,一切以此为目标。在此目标下,我的教学过程是:背教材,讲教材。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自然我看中的是教材上的内容,是知识,我的任务是要把教材讲清楚、说明白。所以,知识上没有难度的教材内容,也就没什么可讲的,尽管我已经讲清楚,说明白了,而学生却是“听老师讲的时候明白,自己一做就不会”,因为我全权代劳了,学生没有把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当然不会运用。
    经过对新课标的系统学习,我发现:我一直在“教教材”,忘记了教材只是实施教育教学的工具,而不是目的。工具是拿来用的,对待教材也同样要看用得好不好。因此,课堂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怎样才能把教材用好,用教材教好呢?
    以下,我举一个教学中的实例,谈谈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过程中我所获得的认识和体验。
    高二哲学常识第七课有一框题是《在奋斗中实现理想》,从教学内容看,主要有两个部分:首先阐述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然后强调理想的实现需要奋斗。从知识难度上看,基本上没有什么难度,学生自己阅读完全能够读懂。
    备课之初,受惯性的影响,我又在寻找老师需要讲什么,这一指导思想又错了。
    要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首先必须转变观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备课的过程是面向学生的过程,而不是教师面向自我的过程 。不能总想着我要讲什么,而是要寻找出在课堂上能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具体途径。
    《在奋斗中实现理想》这节课的重点不在新知识的传授,而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因此,我调整了备课方向,把如何让学生体验教材所讲的“理想的实现,需要奋斗”这个思想情感作为教学的目标,让学生通过自我思考、探究,自己得出这个结论,从而认可、接受这个观点,把它真正变成自己价值观的组成部分。
    怎样才能把这个想法通过教学过程变成现实呢?
    如果还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不会主动去认可、接受这样的价值观,反而只能给学生枯燥乏味、讲大道理的感觉。
    要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还必须要改变教学模式。
    我采用了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过程是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因此,我备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提炼结构化问题。结构化问题要具有思维训练价值,宁可高估学生,也不能低估;一级问题与子级问题要有鲜明的逻辑关系,符合不同程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总之,要用结构化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学习的过程。
    据此标准,我为《在奋斗中实现理想》一课设计了以下问题:
    1、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怎样的?
    1.1你的理想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
    1.2理想等于现实吗?为什么?
    2、要把理想变为现实需要哪些条件?
    2.1为实现你的理想,你打算怎样做?
    最后,设计了一个分组讨论活动,让大家讨论、归纳、总结:实现理想究竟需要哪些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与旧模式最大的不同是:教师要善于保持沉默,留出宝贵的课堂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付出思维辛劳,尽力让他们自己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根据“五要五不要”原则,我要求学生在回答结构化问题时不要先讨论、先看书,不要急于举手,也不要等待老师,要自己去思考,写出关键词。这一教学环节进行得较顺利,因为问题贴近学生实际,学生都能认真思考、写关键词。通过游览学生写的关键词,发现学生对于如何实现理想,想法很多,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我心里很高兴,因为我已预想到了这一点,所以设计了分组讨论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例证中去接受正面、积极的做法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热烈的讨论充分表明了学生是欢迎这种教学模式的,因为这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体验了探索中的成功与失败。在总结发言中,学生都能辨证的阐述观点,基本得出书中的结论。
    虽然从新课标和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的要求看,这节课还有很多遗憾。例如,并没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还有等待老师的心理,时间上分配的不够合理。但是在教学上,我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并应用了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基本实现了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从中我体验到了为学生服务的乐趣。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
下一篇:大学是什么[ 0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