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锡林浩特第六中学 >> 文明之窗>> 师德师风>> 教师论文>> 正文内容

新课程改革需要政治课教学注入情感

文章来源:校办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9日 点击数: 字体: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而情感是人的全面发展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离不开情感的渗透。丰富而健康的情感是人精神生活得以高度发展和多方发展的必要条件。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呢?1、思想政治课更需要情感教育。2、情感教育的积极影响。3、如何使情感教育在教学中得到较好的运用。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采用以情育人的教育方法,能使情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离不开情感教
    新课程改革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而情感是人的全面发展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教育离不开情感的渗透,离不开情感的教育。情感,是人对客观与现实的态度体验。丰富而健康的情感是人精神生活得以高度发展和多方发展的必要条件。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信心十足、追求卓越,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成为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思想政治课教学,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缺乏情感,会使学生感到政治课枯燥无味,导致学生厌学以及知行不一。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倡和强调“激发兴趣”、“发展智能”。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师更应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情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育就是爱”,缺乏“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1、思想政治课更需要情感教育。政治课程的设置处处都体现“情感”的内容,政治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高尚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心理与情感的联系最为紧密,缺乏情感教育的心理是不健康的。与其他课程相比,思想政治课在教学方法上更应该体现出情感的渗透,否则就变成空洞的理论说教,枯燥无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不能达到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在一般的学生眼中,政治课是属于那种较空洞枯燥的一类课,谈不上对其感兴趣。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已成为阻碍我们政治课教学的一道障碍。要突破这道障碍,加强学生的情感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因此,政治学科的教学方法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避免单纯传授知识和死记硬背的倾向,做到时刻能进行情感的渗透。
    2、情感教育的积极影响
    (1)、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升华情感使学生产生感悟、想象、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思想政治课教学不能没有“情”。它要以自身蕴涵的情感来激发学生的情感。首先,教学情境融入了教师的精力和心血,融入了教师的深厚情感,是教师殚精竭虑的结晶;同时教师在创造教学情境的过程中,通过“移情”作用,把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也“输入”情境之中,形成饱含情感的情境。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展现教学情境,使蕴涵于其中的情感流露出来而感动学生心灵,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启迪作用。学生“内省”,通过感悟和体验,从而获得情感的升华。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加入一些个人爱的情感,随时随刻给学生一个以表扬和鼓励、赏识,使学生处于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的升华。
    (2)、发挥调节作用。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情感,会造成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及学习效果。反对心理歧视,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歧视里有瓦特,你的讥讽里有爱因斯坦。”首先,对成绩差的学生不能轻视。差生也是有自尊的,他们的心灵同样是脆弱和稚嫩的,其内心深处充满着对教师鼓励和称赞的憧憬与期盼。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都可能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里伤害。其次,对表现居中学生不能忽视。他们不能以优秀的成绩得到教师的关注,也不想以自己的“不轨”行为来引起教师的格外注意。教师对他们不打不骂,似乎没有什么伤害与虐待可言。教师的最大伤害就是忽视了他们的存在,对他们不管不问,使他们感到自己处于无人过问的孤单境地,使他们的身心无法得到健康发展。再次,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过分重视会使这部分学生造成重压下的焦虑,他们因教师的期待背上包袱,非常害怕失败。总之,教师不满、烦燥或恐惧的情绪,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学生智力的发展。反之,教师良好的情感会激发学生强烈的爱憎、好恶之情,点燃起学生思想的火花,唤起学生探索真理、积极向上的欲望。
    (3)、重视情感迁移和互动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思想政治课往往不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受学生重视。学生偏科的原因之一往往取决于教师的情感因素。教师对此一方面要进行正确引导,另一方面要注重强化学生的情感,使其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教材由抽象化为具体,由枯燥变为生动,由呆板变为活泼,在课堂上带着饱满的激情进行教学能感染学生。教师对学生的信任、爱护、尊重,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好感、依赖和敬慕。于是,尊重、自信、好学的热情油然而生,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这种积极的情绪,能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促使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接受到这些反馈的信息后,会更加强化自己的情感,达到师生合作学习促进性互动的目的,增加相互信任,使教学效果更好
    3、如何使情感教育在教学中得到较好的运用
    (1)、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以协调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必须满足学生合理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的思维能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体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研究性学习的起点,尤其是学生的自主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学生研究、创新的原动力。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或质疑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切不可妄加训斥,这不仅有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还挫伤了学生的积极兴和学习兴趣。直接伤害了学生的感情,造成无法弥补的师生之间的一种情感冲突。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并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就愿意接近教师乐于接受老师的教导,进步就快;反之,师生关系疏远,甚至对立,进步就慢。在教学实践中,若师生双方心意相通,便容易完成教学目标。一个没有真实、诚挚的情感,在教学中装腔作势,言不由衷,决不可能和学生发生情感共鸣。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着真诚的感情,学生才愿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而这些情感来自于教师高尚的师德和崇高的事业心。
    (2)、教学中要注意把握情感的表达方式。教师的情感只有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神态等形象的教学活动才能表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亲切和蔼的面容,充满期待的目光,要注意运用适当的手势动作和严谨、简洁、意深、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以帮助学生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在行动上做出积极的反应,产生肯定的心理倾向,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语言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富于情感的语言,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渗透强烈的情感色彩,促进思维的活跃,想象的丰富,记忆的持久。如果教师讲课的声音软弱无力,表情漠然呆板,学生自然会感觉思想政治课枯燥乏味。在熟练掌握教材和拥有广博知识的基础上,不仅要注意讲课的逻辑性、规范性等,更应重视讲课的语音、语调、动作、表情的感染作用,增强号召力和感染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环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发展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创设出好的情境、气氛,学生的情操便会得到真正的熏陶。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使师生双方感情不断交流,由此来激发学生的高尚情感。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有的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也可以通过看录像、光碟来教育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给学生营造一种氛围,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作用一定优于教师的口述。总之,通过这些真实的画面,鲜明的色彩,加上老师生动的解说,学生就能很快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积极性也就随之调动起来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课程中,学生是自主的,主动的,活跃的,思路是广泛的,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想法,每个孩子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新课程改革它更关注的是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在我们的教学中,思想政治课理应注入更充沛、更饱满的情感教育,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的生命亮丽起来。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采用以情育人的教育方法,能使情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课例: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课题的教学中,针对“心中有国家、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适时渗透情感教育,以母爱——《母亲的贺卡》、《母爱无言》为例(略),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达到以下教学目标——通过良好的情感渗透激发学生强烈的爱憎之情,点燃起学生思想的火花,唤起积极向上的欲望,避免培养出伪君子,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贯彻新课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思想,通过事例希望让更多的人举起爱的火炬,奉献爱心,帮助他人,尊重他人。教学效果:良好。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