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锡林浩特第六中学 >> 文明之窗>> 师德师风>> 教师论文>> 正文内容

用教材教学生学习

文章来源:校办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9日 点击数: 字体:

    内容提要:
    利用教材或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行过程完整的学习(包括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环节)以《沁园春•长沙》为例。用教材指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了解语文学习的规律(如:如何寻找文段中提示重要信息的关键词、关键句等),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如:抽象、概括、联想等)。使学生养成了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的能力迅速提高,最终教会学生学习,使其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关 键 词:
    用教材教         教会学生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过程完整的学习   感知、理解、巩固、运用   教材的范例作用
    语文学习的规律   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不教

    内     容:

    长期以来,教师承担着“传道受业解惑”的职责,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填鸭一般向学生灌输教材上众多的知识,“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沿袭了许久,老师尽职尽责,学生知识日增,似乎双方满意,但是发展到今天,人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其不足之处:首先,学生的好奇心,主观能动性等“自我”完全被扼杀,创新思维只能是空话;其次,当今的社会不仅需要获得知识和信息,还需要自如的运用知识。所以,教师的职责必须重新定位。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作为一名承担基础教育的中学语文教师,我意识到当今的教学一定要立足于教会学生正确思维,教会学生学习;我在教学中不断思索,大胆尝试,深入探究,挖掘每一篇课文的范例作用,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教学,逐渐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一、用教材指导学生进行过程完整的学习。
    学习过程一般包括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环节,语文学习也不例外,但,由于教师的大包大揽,详细的分析讲解,助长了学生的惰性,学生对课文内容只是粗略浏览,便等待老师的讲解学习过程还没开始便已经结束。我的语文教学课堂在逐渐扭转这种局面,力求使学生学习过程完整。如:《沁园春•长沙》诗歌教学中,我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过程完整化。具体如下:

    学习环节 问题 学生答案类编
    感知 用一个词概括上阕所描写的景物特点。 生机勃勃 自由自在
    用一个词概括上阕所表现的诗人情感。 豪迈   激昂
    理解 “生机勃勃”体现在那些方面? 山、林、舸、鱼、鹰
    “豪迈”“激昂”何以见得? 谁主沉浮
    巩固 景物描写中最具表现力的词有哪些,为什么?  遍、尽、透、争、击、翔、
    运用 毛泽东的诗歌《七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现诗人怎样的襟怀? 
    这样利用不同的课文反复地进行完整的学习。使学生积极感知,主动理解巩固知识,迁移运用,逐渐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使教学逐步进入自主探究的轨道。
    二、用教材指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了解语文学习的规律,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对课文的内容分析得头头是道,面对课外的文选却无从下手;对课内的文言文解释翻译得准确流畅,对课外文言文却难解其义;对课文的精妙之处赞不绝口,自己的作文却一塌糊涂。为此,我把用教材指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了解语文学习的规律作为每一堂课的目的。如在高三总复习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尽快寻找文段中提示重要信息的关键词,关键句。何为关键词、关键句?通常出现在文章的什么位置?有何标志?一连串的问题接踵而来,为解决这一规律性的问题我选择了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长城》(2001年高考试题),《我与地坛》(高中语文第二册)写景片段,《门》(2002年高考试题)设计完整的问题,进行引导。
    (1)学生快速阅读,整体感知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的表达方式。
学生得出结论:《长城》一文古今对照,对长城的过去与现在作出客观的评价,赞扬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自信;《我与地坛》一文集中笔墨描写了地坛荒芜但并不衰败的景色;《门》一文则具有象征意味,揭示开门及关门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2)再次设置三个问题:《长城》一文中长城的过去与现在作出的评价是什么?《我与地坛》中景物的具体特点有哪些?《门》一文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有哪些?(均用原文做答)。学生思索解答(答案略)。
    (3)再一次发问,这些关键句有何特点?(表达方式,在全文或全段中的作用,位置)关键词一般为何词性,在句中做何成分,起到何种作用?
    (4)得出最终答案:
    关键句一般为议论,抒情的句子,能揭示全文或某一段的中心内容,起到总起、总结、过渡的作用,一般出现在首段、末段或段首,段末,有时会单独成段;关键词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副词,是句子的谓语或修饰成分,往往起到揭示事物情态(动态、静态等)特征的作用,有时会在文中重复出现。
    掌握了这样的规律,学生再遇到相关的阅读材料 就会轻松把握要点。
    经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我与学生 先后总结出:文章开头、结尾的作用 ,文章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病句的类型及标志等许多语文知识中的规律,同时,通过研习多篇经典课文,教材的范例作用发挥,利用《林黛玉进贾府》《荷塘月色》《拿来主义》等文章,教会学生如何描写人物,如何描写景物,如何使议论形象生动等写作规律。
    另外,在教学生学会自主总结学习规律的同时,我还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在语音、字形、成语以及古诗文的背诵等识记型知识学习中,我把班级学生 的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机械记忆,一组理解记忆,限定复习时间,进行 考查比较,确定理解记忆的方法。再压缩语段学习中贯穿抽象概括 的方法,在仿句,扩展语段的学习中贯穿联想的方法等等。
    正是这样的教学,使我的学生在高三总复习的紧张阶段迅速而牢固的掌握了语文学习的许多规律,学会运用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 ,同时他们养成了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的能力迅速提高。为 今后的各阶段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完整的学习过程, 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才能使学生适应知识更新异常迅速的信息时代的要求,才能使 他的学习贯穿于一生,所以我们必须以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话“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作为不懈的追求。使学生最终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参考书目:《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万福   于建福
    《过程完整化教学理论与实践》陶•哈斯巴根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
上一篇:新形势下地理教学[ 0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