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锡林浩特第六中学 >> 教育教学>> 教学科研>> 校本课程>> 正文内容

锡盟草原生态今昔

文章来源:校办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30日 点击数: 字体:

    锡林郭勒草原属于欧亚大陆草原区,是我国四大天然草原之一内蒙古草原的主要部分。草场总面积十九点二万平方公里,占全盟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七点八,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十七点六万平方公里,占全盟草场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
    锡林郭勒草原分为五大类,即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植被和其它草场类。草甸草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地区,以低山丘陵、高平原和宽谷平原地形为主。总面积三千五百九十多万亩,占全盟草原面积的百分之十七。主要植物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代表植物是贝加尔针茅草和线叶菊草。典型草原是构成锡林郭勒草原的主体部分,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三,典型草原又称干旱草原,在典型草原植物群落中,旱生丛生杂草居多,代表群落有大针茅,羊草等。荒漠草原占全盟草原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和中南部地区,占全盟草原面积的百分之十二。
    过去,锡盟广袤的草原不仅植被类型繁多,而且种类丰富。野生种子植物达一千二百多种,分属九十一个科,四百五十二个属。“美丽富饶的草原”正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由于多年来对草原过度利用和近几年连续遭受多种严重自然灾害,草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2001年与1984相比,牧草平均覆盖率由百分之三十五点五降低到三十三点一,牧草平均高度由四十点九厘米降低到二十二点二厘米,平均每亩产草量由三十三点九公斤减少到二十点八公斤,退化、沙化草场已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四;境内浑善达克沙地活化面积达到三点一万平方公里,并以每年一百四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全盟大范围的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由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平均每年六天增加到现在的二十多天,特别是由于连年干旱,加之蝗虫、大风灾害频繁发生,使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苏尼特草原几乎全部荒漠化,并与浑善达克沙地连为一体,成为京津地区扬沙和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地,直接危及华北以及全国的生态安全。草原生态的日益恶化,使相当一部分农牧民失去了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农牧民收入大幅度下降。
    严峻的生态形势和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市场环境也集中暴露出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不适应,完全依靠自然放牧,不计生态成本,单纯追求牲畜数量的生产经营方式已经走到尽头。
锡盟的生态问题引起了国家和自治区的高度重视,国家相继启动实施京津周边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一批重点生态建设项目,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中共锡盟委、锡盟行署经过在全盟范围内开展灾后反思活动,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在全盟范围内实施以“围封禁牧、收缩转移、集约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围封转移战略。
    围封转移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围封禁牧、收缩转移、集约经营”,即通过以全面休牧为主推措施,同时采取围封禁牧,春季休牧,划区轮牧和对耕地采取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保护和恢复植被;通过加快草场的利用由超载过牧向科学利用转移,畜牧业饲养方式由自然放牧向舍饲转移,农业生产由广种薄收向少种种好、退耕还林还草转移,品种和增长方式由劣质粗放向优质集约转移,经营方式由产加销分割向产业化经营转移,农村牧区生产力向城镇转移,家牧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大力推进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自2002年锡盟实施围封转移战略以来,全盟草场实行休牧二点六一亿亩,禁牧面积二千七百一十八万亩,划区轮牧面积二千一百五十七点八万亩。完成退耕还林九十三万亩,配套荒山造林九十万亩,完成沙源治理面积一千一百一十点七八万亩,其中,营林造林三百二十八万亩,草地治理七百三十一七三万亩,小流域治理五十一万亩。完成移民搬迁四点二三万人。经过三年艰苦努力,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有了明显转变,草畜平衡制度和草原“三牧”制度全面推进和完善,草原植被开始得到恢复,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三年监测结果表明,休牧区与非休牧区相比,牧草高度增加了六点五——二十五厘米,盖度增加了百分之八点二——百分之五十,畜产鲜草增加了三十五点六——二百二十九斤。浑善达克沙地流动和半流动沙丘面积由2001年的七千一百二十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四千零五十三平方公里。锡盟草原正在逐渐恢复世界著名天然草原的原貌。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
下一篇:鼠防[ 0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