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锡林浩特第六中学 >> 教育教学>> 教学科研>> 校本课程>> 正文内容

鼠防

关注锡林郭勒草原生态建设
文章来源:校办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30日 点击数: 字体:

 

    老鼠属哺乳类啮齿目动物,令人讨厌。它不仅糟蹋粮食、破坏草原和危害林木而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早在70年代,中国科学院的学者在安徽省潜山县发掘出一种距今约3500万年鼠类的化石,命名晓鼠,证实了晓鼠是至今所发现的最接近鼠类祖先的动物。近年来古生物学方面研究成果的发表,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啮齿动物进化学者已经接受了鼠类动物起源于亚洲中部,或起源于中国的说法。
    一、 主要害鼠和地理分布
    凡有鼠类分布的地区,其种群密度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形成灾害。当鼠群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造成严重的鼠灾。我国主要害鼠分两大危害区。
    1、我国华东和华南区的全部,东北、华北和西南区的大部,以及西北区的少数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本区各地的主要和常见害鼠基本上都是属于喜湿型。主要害鼠有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黑家鼠、黑线姬鼠、黄鼠、黄毛鼠、板齿鼠、棕背鼠平、红背鼠平(鼠平为一个字)、花鼠、松鼠和林姬鼠等。
    2、我国西北区的大部、青藏高原大部,以及东北和华北的边缘地带。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宜农面积少,较粗耕粗放。各地的主要和常见害鼠多属耐旱型。主要的农牧业害鼠有小家鼠、黄鼠、长爪沙鼠、子午沙鼠、仓鼠、布氏田鼠、中华鼢鼠、高原鼢鼠、草原鼢鼠、黑唇鼠兔和旱獭等。
    二、 锡林郭勒草原鼠害
    锡林郭勒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经111°59′~120°00′,北纬42°32′~46°41′。气候属中温带半干旱、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形以高平原为主体,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草原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草原面积中可利用草场占草原面积的90%。锡林郭勒草原是中国四大草原之一内蒙古草原的主要天然草场,以其辽阔的草原、富集的资源和独特的草原风光驰名中外。这里有中国唯一被纳入国际生物圈的国家级草地类自然保护区——锡林郭勒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
    锡林郭勒草原上主要鼠类有布氏田鼠、达乌尔黄鼠、长爪沙鼠、草原鼢鼠、达乌尔鼠兔等。分布广、数量大是破坏草牧场的主要害兽也是鼠疫等多种疫病病原体贮存宿主或传播者。从2003年秋季开始,锡林郭勒草原害鼠,特别是地上害鼠的种群密度又有上升趋势,危害有所加重,已引起当地牧民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该区实施退耕还草、禁牧、围栏封育、人工种草和补播牧草等生态建设及保护措施,草地生态条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恢复,但因鼠害的发生与危害,使草地生态建设成果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同时,大幅降低了草地生产力,减少牲畜可食牧草,对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据调查,近几年害鼠种群密度为上升期,是新的大暴发周期的前期,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控制,将形成大的草原鼠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草原鼠害发生面积大,缺乏经济高效的防治手段,难以全面控制灾情。正值草原鼠类繁殖和危害高峰期,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加强草原鼠害防治工作,强化鼠情监测,抓好项目管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减轻草原鼠灾造成的损失,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草原鼠害可持续治理。
    三、 鼠害对草场的危害
    据记载:1954年,东部联合旗有一块长27里,宽40里的草场,达乌尔鼠兔把好草咬断,堆集在洞口,使该处草场不能利用。1982年,正蓝旗胡鲁斯台五队发生严重的鼠害,秋天没打下多少草。鼠害使社员生活也受到影响。有一家四只羊被老鼠咬死,老母猪下崽,边下边被老鼠拖走三口。鼠害在畜牧业方面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害鼠对草原的破坏,一是破坏草原,鼠多、洞多、土丘多,使牧草覆盖度下降,有的地区已成为不毛之地。预计2005年锡林郭勒盟的草原害鼠发生面积将达到1786万亩,草场遭到严重破坏。二是使草原生产力下降,一部分地区的牧草被啃食一光,成为一片次生裸地或者沙地,失去放牧价值。
    四、 鼠害防治
    随着鼠害的加重,世界各国对灭鼠工作越来越重视。由于啮齿动物种类繁多,其栖息环境、生物学特征及生活习性各异,不可能有同一的适合于全部害鼠的灭鼠程序或模式。一般是根据防治对象及其生态环境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灭鼠措施,归纳起来有如下四种灭鼠技术。
    1、生态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恶化鼠类的生存条件,降低环境对鼠的容纳量来实现的。其中减少鼠的隐蔽场所和断绝食物来源更为重要。
    2、生物学方法是利用鼠类的天敌来控制其数量。故应保护自然界中鼠类的天敌,如猫头鹰、蛇、狐、鼬等。
    3、物理学方法是使用捕鼠器械来捕杀老鼠的,常用的有各种鼠夹、鼠笼及弓箭等。
    4、化学方法是利用化学杀鼠剂灭杀害鼠的方法。这也是最常用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优点是作用快、效果好,在一定的时间内可达到控制鼠害的目的。
锡林郭勒草原鼠害防治的主要技术手段,是通过人工或机器、飞机撒药灭鼠。小范围的鼠害采用烟炮法(向鼠洞投放烟雾弹)效果也很理想。
    五、草原鼠害的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是对有害生物的一种管理系统,它按照有害动物种群动态和环境之间关系,尽可能协调地运用合适的技术和方法,使有害生物的种群保持在不足以引起经济危害的水平以下。综合治理的基本观点是:①生态学观点。从保护和防治对象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协调的基础上考虑治理对策;②经济观点。力求降低防治费用,使之与保护对象的经济效益相适应;③环境保护观点。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制剂,注意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综合治理的目的并非将有害动物完全消除,而是允许有害动物的种群维持在经济损失允许的水平以下。
    科研者认为在“过渡放牧—草地退化—鼠害—草原退化、沙化”这一恶性循环中,开头的作用因子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可以控制的。因此,严禁滥垦过牧、实施草地科学管理,不仅是合理保护和利用草地资源、防止草地退化的有效对策,而且是控制鼠害的根本途径。同样,对目前退化、害鼠危害草地的防治亦应采用以生态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对策。草原鼠害的综合治理必须考虑到草、畜、鼠、土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实行综合整治,改变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改变害鼠的孳生条件。
    锡林郭勒草原主要害鼠是布氏田鼠,采用综合防治实际上是一项复杂的牧业生态工程,大部分是生态学和管理问题,从长远看是如何合理利用治理和建设草原使之经常保持旺盛的生产力,防止退化,不给鼠类造成适宜生存条件,尤其不给主要害鼠大发展的栖息条件,具体典型草原区,牧草平均覆盖度在30%以上,高度在20cm以上,每公顷布氏田鼠洞300个以下,就不会对草原形成危害,因此,对草场利用必须有长远规划,制定合理载畜标准,每年产草量必须有一定的指标保证实现,对已退化草场要进行围栏封育或人工补播灌溉施肥等措施,使退化草场尽快恢复生产力,一但发生鼠害及时采用化学灭鼠剂灭鼠,灭鼠时要注意选择药物和投饵法(绝对不可用有二次中毒的药物),把鼠类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程度,同时要注意保护和招引鼠类天敌,严格禁止对天敌滥捕滥杀。另外开展鼠情预测,才能更好作到主动防治。
    作为我国重要畜牧业基地的锡林郭勒草原,自1973年以来草原鼠害不断发生,国家和地方政府每年投入大量经费用于草原灭鼠,直至现在也没有完全控制鼠害。如布氏田鼠数量的消长规律是:“稳定—上升—高峰—下降—稳定”,稳定经过时间较长,一般在5年以上或更长时间,上升、高峰和下降各经过二年。上升、高峰期和下降期的第一年对草原危害严重,灭鼠的最佳时期应在上升和高峰期的每年春天灭鼠,下降期就没有必要灭鼠了,不灭自减。如在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有的放矢地安排药物灭鼠的同时,施以保护、改良草地的措施,或针对残存害鼠的小面积最适生境,实施休闲育草、浅耕补播、围建人工草地等协调措施,当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