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锡林浩特第六中学 >> 教育教学>> 教学科研>> 科研课题>> 正文内容

关于情景事理要素阅读教学

文章来源:校办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23日 点击数: 字体:


    一、关于要素和要素阅读
    关于要素
    文本中一般包含有景物、事件、情感、道理四个内容,简称为“景”“ 事”“ 情”“ 理”四要素。
    四要素又对应描写、叙述、抒发、议论四个基本手段。
    文本中含有的天地风物、诗情画境、物形人态、环境时空,是为“景”。
    张爱玲的《私语》中,对父亲的描述:“我父亲那时候打了过度的吗啡针,离死很近了。他独自坐在阳台上,头上搭一块湿手巾,两目直视,檐前挂下了牛筋绳索那样的粗而白的雨。哗哗下着雨,听不清楚他嘴里喃喃说些什么,我很害怕了。”笔触自然精细,情景真切,细致入微。
    文本中含有的曲折情节,多样遭际、家国人事、行为活动,是为“事”。
    杨绛在《干校六记》中写中年丧子:“得一承认自己总是‘偏右’一点,可是他说,实在看不惯那伙‘过左派’。他们大学里开始围剿‘五一六’的时候,几个有‘五一六’之嫌的‘过左派’供出得一是他们的‘组织者’,‘五一六’的名单就在他手里。那时候得一已回校,阿圆还在工厂劳动;两人不能同日回家。得一末了一次离开我的时候说:‘妈妈,我不能对群众态度不好,也不能顶撞宣传队;可是我决不能捏造个名单害人,我也不会撒谎。’他到校就失去自由。阶级斗争如火如荼,阿圆等在厂劳动的都返回学校。工宣队领导全系每天三个单元斗得一,逼他交出名单。得一就自杀了。”叙述平静,透着心痛。
    文本中含有的人生感悟、喜怒哀乐、巨细情思、隐显意绪,是为“情”。
    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说:“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前者以描写自然及人生之事实为主,后者则吾人对此种事实之精神的态度也。故前者客观的,后者主观的也;前者知识的,后者感情的也。”
文本中含有的精深思辨、至理切道、人生玄想、一己之得,是为“理”。
    罗丹在《艺术论》中说:“你看一看艺术的杰作吧,艺术的整个美,来自思想,来自意图,来自作者在宇宙中得到启发的思想和意图。”象杨绛在《隐身衣》中写道:“我乡童谣有‘三月三,荠菜开花赛牡丹’的话,荠菜花怎赛得牡丹花呢!我曾见草丛里一种细小的青花,常猜测那是否西方称为‘勿忘我’的草花,因为它太渺小,人家不容易看见。不过我想,野草野菜开一朵小花报答阳光雨露之恩,并不求人‘勿忘我’,所谓‘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如细小的野花隐藏在草丛里,不求‘勿忘我’,不求‘赛牡丹’,安闲舒适,得其所哉。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由细小野花引发对本真自然活法的思考。
    因实用功能不同,一种文体有时以某一要素为主、某一种手法为主;而多种要素的交融、多样手法的交错,更能铸成多彩文章。
    如范仲淹《岳阳楼记》,开首一二句叙滕子京谪守修楼,为叙事;其余,“淫雨霏霏”、“春和景明”,为写景;“感极而悲”、“其喜洋洋”,是写情;最后一句震烁古今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说理。四要素齐聚,文章生动而深邃。
    再如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讲国家图强,民族图存之理;而“笔锋常带情感”,通篇不取冷静分析、逻辑论证之路,而是顺着情感的奔流,纵笔而成;以景铺排,一连用了“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等形象,强化说理,使人过目不忘。
    还有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从追悼会现场说起,是景;讲张思德烧炭,是事;沉痛哀悼,是情;为人民服务,是理。全文深沉雄健、感人肺腑。

    关于要素阅读
    语文教学以课文教学为主要活动。
    课文教学以文本阅读为主要方式。
    而文本阅读则是围绕四要素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通过文本阅读教学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要素阅读就是将阅读教学纳入到对“景事情理”四要素进行“辨识感受”、“鉴赏品味”、“仿拟实践”的教学过程。
    通过对文本“情景事理”要素的辨识感受,让学生感知背景环境、了解情感内容、熟悉线索思路、把握主旨思想;
    通过对文本“情景事理”要素的鉴赏品味,让学生能够有对语词、语句的精妙了悟、精到理悟,对篇文、辞章的细微体察、涵泳感味,对义理、底蕴的深刻诠释、共鸣感应;
    通过对文本“情景事理”要素的仿拟实践,让学生习得、仿照、训练四要素得以表现呈现的方式、结构安排的技巧、布置谋篇的章法。
    要素阅读追求的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在思维训练的同时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在要素习得的过程中提升人文素养。
    二、要素阅读实施原则
    要素阅读教学可遵循如下一些原则:
    要素阅读教学始终把握要素阅读的重点在于“了解要素所指内容,学习要素怎样表达”这一层面,不可偏移。
    要素阅读教学的具体教学方式始终贯彻学习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原则。无论是“对情景事理”的“辨识感受”、“鉴赏品味”还是“仿拟实践”,都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主,使其“自奋其力”。
    要素阅读教学中要把握好教师讲的角度和尺度。教师要减少对文本解读式的讲,突出指导式的讲。具体来说,有三种类型的讲:提示性的讲解,交代学习本课的目的要求、提出思考性的问题、介绍文章的背景及作者的情况;释疑性的讲解,解决教材中的某些疑点、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提升性的讲解,补充相关材料、拓展学习视野、深化阅读思考。
    三、要素阅读实施方式
    以“情景事理”为核心的阅读教学,可设置以下课型:
    1、鉴赏点评课
    指导学生就“情景事理”四要素,从各要素的语言表达、构思特点、情节安排、意境营造、主题内涵等方面去感受挖掘作者的语言艺术表达技巧和思想内蕴隐显;与此同时,学生体味涵泳深思探微间亦是与作者在思维交流,心灵融会,是从作者心灵凸显中直接汲取语言文字表达的美质,也从而使在阅读中感悟到的文化才智移入、积淀、内化为自我的思想修养和表达能力成为可能。
    运用评点法,也就是在引导学生用发散思维的眼光,主动、多方位地,个性化地审视品评文本的立意、选材、结构、辞章。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是积极主动的,学生的情感是个性鲜活的,学生的获得是深刻优质的。
    在对“情景事理”四要素的评点中,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浮想联翩,百感交集,与天地对语、与作者晤谈,引发心灵共鸣,促生思维共振,在点评中吸纳,于点评间获取。每每评点后,师生交流,同学切磋,既是思维碰撞,又是心灵互动,是自我展现,也是合作交往。也于此养成学生探究学习品质的良好习惯,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将作者在思想上的精神寓意,表达上的独运巨心,或寥寥数语或纵笔放言,点击剖析,品评探幽,或一语中的,或几语入里,这是远非一味解析,盲目训练,单纯听记的教学学习模式所能达到的。
    如在《荷花淀》教学中,指导学生分别就以下具体方面进行评点鉴赏:“景”要素方面的构景元素、写景作用;“事”要素方面的情节顺序、呼应、过渡、波澜、张驰;“景”“事”表现方面的用词炼字、修辞手法、人物描写;“理”“情”要素方面所揭示的思想内涵、生命本质、生活哲理。
    2、对比阅读课
    举一些在“情景事理”表达内容及表现手法上相近相关相反的文章对比鉴赏,比较异同,相互品评。此课型可拓展学生视野,深化文本理解,提升阅读能力。
    如在教学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即可与胡锦涛《在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的讲话》指导学生对比阅读。具体教学过程时教师先做赏析示范,指出后文在事(文中的“回顾”)、理(文中的“评价”“启示”等部分)等要素方面的表现内容和表达特点,后由学生参照后文对前文做类似的赏析阅读。
    3、渲染铺垫课
    学生学习文本前,教师先就文本相关内容从“情景事理”四个层次加以介绍、渲染、铺垫,脱离文本内容的同时又与文本内容暗合,进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文本。
    如在《<呐喊>自序》的教学中,教师先按照时间顺序介绍鲁迅生平,并辅以介绍鲁迅思想发展;再指导学生就文章中作者谈及的“生活经历”(事)和“人生感悟”(理)分别用小标题的方式予以概括,并互相交流、评议。
    4、以史带文课
    此课型就是用文章涉及关联的史实之事带出文章之“事”及“理”“景”“情”这些要素,并进而积累语词、明了内容、体会写法。这种课型,一般可运用在文言文阅读的教学中。
    如在《烛子武退秦师》教学中,教师先简要介绍晋公子重耳流亡历程,在介绍中时时关联文章中相关之事(如“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朝济而夕设版焉”等)并且连带疏解个别语句,既而学生自读自学。
    5、诵读陶冶课
    在要素阅读中,可通过诵读对情景事理四要素深切感味、细微了然。在诵读中,让学生具体感受作品的艺术形象,仔细辨味作品的语言特色,认真体察语气、疏理层次,深入领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在《纪念刘和珍君》的教学中,即突出强调诵读,譬如对这样一些语段可通过诵读,逼真感知其事,深刻体味其情:“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 ,从背部入,斜穿心脏,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当三个女人从容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这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
    6、仿写模拟课
    借鉴课文情景事理的结合艺术、表现手法学写文章。实践证明,仿写、模仿、借鉴是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如在学习《读<伊索寓言>》和《咬文嚼字》两课后,就根据这两篇文章所采取的“先说理再举事例”“先举事例再说理”的内容表达方式,要求学生仿照课文,运用“事理”结合的方式学写作文。
    7、多元解读课
    文无定法,文也无定论,形象总大于思想,文本中的事理评品,意象解读,有时不必定于一尊,可组织学生积极思考,存同求异。
    如对《雨巷》中“丁香般的姑娘”这一意象的理解就可让学生多重思考。

    要素阅读将纷繁复杂、各具特色、千姿百态的各色文本以“情景事理”四要素含而统之,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做到思路清晰,驾驭得当;使学生自主学习,快速进入阅读状态,准确把握文本要旨。
    在要素阅读教学中,通过针对性的课型设计,可实现教学双方角色的转变。教师变滔滔演说为有效指导,学生变默默聆听为研讨求索,“讲堂”变为了“学堂”,面对每一篇文本中千变万幻的“情景事理”,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情感洋溢,思维腾挪,赏析语词,玩味意境,透视内蕴,感念人格,学生所得,既在鉴赏领味文本创造之审美,也在于人格精神之滋养。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