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锡林浩特第六中学 >> 文明之窗>> 师德师风>> 教师论文>> 正文内容

观察是什么

文章来源:校办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9日 点击数: 字体:

 

    有这样一则事例:一个小学生,听老师讲蚯蚓的再生能力很强,把它弄成两段后,这两段会各自发展成为一条完整的蚯蚓。这个学生听后很奇怪,回家就把蚯蚓切成两段,放在泥土里摆在阳台上养起来,想亲眼观察一下蚯蚓再生的过程。不曾想到妈妈看到后,愤怒地吧蚯蚓扔到阳台外面而且还打了孩子一巴掌。这位母亲也许没有想到。她这一巴掌很可能打掉了一个未来的生物学家。因为观察是往往是钻研学问、发明创见的前奏和先声啊。
    也常有学生的家长问:孩子不会写作文,写起作文来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无物可描、无情可抒,这该怎么办?
    去观察。观察是孩子获得作文能力的首要途径。让孩子去观察,解放孩子的眼睛、耳朵、手脚,让他们置身到自然中、社会中、生活中、、天地山川、花鸟虫鱼、清风明月、松涛雾海,川流不息的车流,熙熙攘攘的人群,光怪陆离的世象,斑斓驳杂的世间,用眼睛和大脑去观察、去审视、去寻觅,正象鲁迅所说:“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也如法国大作家福楼拜认为的:世界上没有两只手两只鼻子是完全一样的,所以作者要分别描写他们就必须找出他们的不同点,而功夫全在于认真的细致的观察。的确,通过观察,从而去记忆、联想、想象、分析、综合,了解含义、认识本质;也从而便会为自己观察后的发现而震憾而感动而想表达些什么。
    观察是因为心有追求的表现,是寻求真理的需要。马克思为揭开资本的秘密,从观察司空见惯的商品入手,孜孜不倦,荜路蓝缕,终于到达科学的光辉顶点;弗洛依德为揭开人类心灵冰山下的真实一角,从观察千万例心理疾病患者开始,深思熟虑,苦心孤诣,创立了新说;摩尔要为弄清遗传的密码,选定果蝇作为观察试验的对象,竭思尽智,穷根究底,提出了基因学说。
    观察就是为了有所发现。大千世界,未知多多,面人类铿锵前行的足音从来都有是因为获得了发现,明了了未知,求得了规律才显得如此从容、自信。就说法拉第,他通过观察,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在1832年发现了自感原理,继而又发现了电荷守恒现象、发现了电的屏蔽现象、发现了磁力线、发现了光的偏转。可以说每一次科学史上的发现,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目,而每一次的发现又都有源于观察、始于观察。所以,没有观察,就不会有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
    正因为如此,观察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只有对自然事物、各种规定、各种关系、各个方面,进行客观全面的观察,占有丰富的、系统的、科学的观察资料,才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才能体验真实、获得真知,才能完善精神、成就自我。
    所以,无论是教数学的,还教生物的,都要知道观察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从课堂里走出、从书本中走出、从校园中走出,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去观察、去追求、去发现、去获得、去成长。
    还是英国批评家阿诺得的一句话说得好:“TO SEE LIFE SOBERIY AND SEE IT WHOLE。”(冷静地观察员生并观察人生的整体)。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