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锡林浩特第六中学 >> 文明之窗>> 师德师风>> 教师论文>> 正文内容

阅读教学改革中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

文章来源:校办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9日 点击数: 字体:

 

    阅读本身便函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一篇文章是由无生命的文字组成的,但学生通过阅读, 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使无生命的文字,变成了活泼而富于美感的艺术形象,变为自己切身感受的道理,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
    阅读教学已由过去的“老师教,学生学”的的传统方式转变为现在所提倡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合作、自主、控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爱护学生的好感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训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就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一、 尊重学生的好奇心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基础。
    好奇在儿童身上表现尤为突出,他们常常会对成年人熟视无睹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柏拉图说过:“好奇者,知识之门”所以说没有好奇心就没有知识的发明。
    充满梦想的儿童思维来束缚少,想像力极为丰富,敢于“异想天开”阅读教学中,乃至生活中,许多教师不能善待孩子的好奇心,以成人的麻木、冷漠、世故来看待少年儿童的好奇心理,甚至指责、嘲讽、冷落更是不应该的,这会严重扼杀孩子的创造能力。
    孩子们的心灵是纯洁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的思维是不成熟的,但却是闪光的,例如我在讲《亲爱的爸爸妈妈》这一课时,好多学生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已经下课围住我,提出了好多疑问1、法西斯德国为什么要屠杀无辜人?2、为什么杀害儿童?3、被杀害的人怎么不反抗呢?4、全世界人民不管吗?虽然有的问题看起来很幼稚,但真实反映了当时孩子们的求知的欲望。学生有了这种好奇心,作为老师正确引导,解答他们的问题,不清楚的告诉学生去查找资料,把它弄清楚,尊重学生的好奇心,解决许多问题,在好奇心下解决,许多知识在好奇中学到了。
    二、“有疑而问”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前提。
    对现成的结论,权威的说法产生怀疑引发思考,进而辨伪去妄,发现真理,这才是学习研究中一种十分可贵的品质。
    古人重视疑,推崇学有所疑。宋人张载曾说过:“读书贵有疑”。
    学问不仅是学出来的,也是疑出来的,凡是总问个“为什么,这样对吗”,决非无是生非,而是良好品质的体现。学生拥有好奇心,喜欢问问题。作为教师应积极鼓励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知识,是在不断“问问题——解答问题”过程中传授的。
    三、 信学生的创造力和悟性,让其经历“痛苦”的思维过程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自主、控究”的阅读教学过程,教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必须明确,教师是这个活动中的一个平等的参与者,一个组织者,一个导演,而绝非问题答案的传授者,把课堂时间充分交给学生,让学生思考、活动、回答问题,教师适时归纳总结。大凡创造性的劳动,都能给人带来创造的兴奋、愉快,愉快是不会觉得疲劳枯燥的,科学家们痴迷某项研究,或风餐露宿搜集标本,或盘根于故纸堆中,或甘做十年冷椅,为何不以为苦,不觉其负担沉重?创造的神圣,探索的乐趣,抵消了一切世间意义的苦。相信学生,他们拥有惊天人的创造力。鼓励、引导他们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去解决问题,体会创造的快乐,形成良好的习惯。再者,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偷懒了、不动了,那怎么办?教师发挥其最大“权威”想方设法逼他们去思考,去活动,在“痛苦”的思维过程中,终会体会到创造的乐趣的,逐步使学生养成这种思维习惯,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改革向好方向发展。
    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使人成为人中起决定作用。
    创造是以想像为前提的,没有看似荒诞,异想天开的想像、假设,创造是无从谈起的,人类只能在原地上踏步,许多幻想当初提出时,人们不以为然地,挖苦讽刺学生,但幻想者不顾别人的冷眼,孜孜以求,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使之变为现实。人的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教育的职责是把它保留并加以挖掘,激发、培养、引导,使之成为创造的动因,教育的责任,中学的阅读教育中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使学生成为有创新能力之人的重要环节。
    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支持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起来。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
下一篇: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 0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