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锡林浩特第六中学 >> 文明之窗>> 师德师风>> 教师论文>> 正文内容

落实课程标准的有效模式---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

文章来源:校办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9日 点击数: 字体:

 

    新的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新课程理念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同,但光有对这种理念的认同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将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体现于日常的教学行为,实现新课程理念的精神,是新课程的目标。在日常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切实贯彻新课程理念精神,广大教师苦苦寻觅着答案。笔者用“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一年多,初尝甜头。下面就我前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的备课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强调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笔者依据新课标的精神运用“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备课时,取消了原来“教教材”“抄书”的念头,取而代之的是提炼出一套结构化问题。备课之前首先弄清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完成的任务或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根据学生实际和课程特点,设计结构化问题或任务。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无论备什么类型的课,为了实现让学生自己认识物理过程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想方设法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结构化问题。为此仔细琢磨学生解答问题时思路是否会受阻?会在什么地方受阻,将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为了保证学生真正主动思考,自主探究,设计出备用的子级问题和任务,并就在课堂中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采用。
    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的备课过程不仅要求老师对课本知识有一宏观把握,而且要求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有充分了解,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充分的估计,并能够有针对性的设计出问题或任务,让学生自己突破。
    二、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在课程实施上能有效落实新课标精神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响亮地提出要变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在《纲要》指引下编写的课程标准又郑重地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当作核心内容。笔者用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精神。笔者在讲 “匀速圆周运动”这节课时。一开始就以结构化问题“怎样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板书教学思路,同时对学生提出了具体要求:即“五要五不要”(要独立思考、要主动探索、要写关键词、要画草图、要积极提问;不要先看书、不要喊叫、不要先讨论、不要急于举手、不要等待老师或同学),然后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思考。接着笔者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巡视,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判断学生的学习心理,努力找出学生的思维困惑所在。3分钟以后只有极少数同学想出了方案,这时我提出了一级子问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何描述它的快慢?”过了2分钟,这时有十五、六个学生举手。我看了一下同学们的练习本,有一部分同学的方案已接近正确答案。接着我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紧接着提出二级子问题“如果给你一些工具如:绳子,尺子、秒表等等完成上述任务,你如何操作?”又过了5分钟全班三分之二以上的同学举起了手。这时我请一位学生谈了自己的方案,不少同学都认同的点点头。随后我们又提出能否再找到另外几种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方法。思考5分钟后,有的学生有了答案。有的学生还没有思路,我就在讲台上放了一铁架台,上面安装一能围绕固定转动轴转动的圆盘,圆盘用红色水彩笔标出了一半径,旁边还放了一秒表。让同学们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答案。5分钟后有一大部分同学举起了手。我走近看他们的答案有一些与书上的完全一致。我选择几个同学陈述了自己的观点。此时教学的重点内容基本完成,这个时候我们要求学生打开书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所有的同学都认真的看书,好似寻找一谜语的答案,十分专注。
    以后的教学中我坚持用该模式组织教学,经过一阶段的实践教学初见端倪。在2002年全市教学能手比赛、2003年全盟优质课比赛中我用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参加比赛分别取得全市教学能手、全盟优质课一等奖的成绩。在全盟优质课比赛中我抽到的课是《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我以“物体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问题开始这堂课。同时对学生提出了具体要求:即“五要五不要”,然后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思考、写方案。接着笔者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巡视,看学生写出的方案,发现许多学生有点迷茫,这时我提出了一级子问题“1.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如何描述?1.2、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如何描述?”继续让学生思考、写方案。过了5分钟,这时有一部分学生举手示意已经写出答案。我看了一下有几个同学的方案是正确的,有几个同学的方案还很粗糙。于是我提出了二级子问题“⑴粗略地如何描述?⑵精确地如何描述?” 继续让学生思考、写方案。又过了5分钟,全班一半以上的学生写出方案。我请几位学生谈了自己的方案,有一位学生还分类做了比较“位移相等,时间不等,如何比较;位移不等,时间相等,如何比较;位移,时间都不相等,如何比较。”接着我提出“如果用物理量描述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那么这两个物理分别是什么,具有怎样的物理意义?”让同学们继续思考。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写着,画着。过了几分钟我让他们打开课本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同学们都很投入。最后我布置“请同学们思考用更直观的方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运用该模式一阶段后我对学生做了调查,学生觉得这样上课虽然有点累,但是一堂课下来教学内容基本能够掌握,效率比较高。原来不知到怎么学习的同学普遍反映知道怎么学习了。
    三、 实施过程完整化模式,促进课程标准的贯彻和落实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一阶段以后学生上课变的愿意主动参与教学、乐于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或任务。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得到充分的培养。学生结构知识的能力也得以提高:例:中学物理中了大量涉及“+”、“-”号的物理量,许多同学把它和数学上的正、负数混为一谈。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自己试着小结这一知识点。通过查阅资料,有几个同学认真写了小结。他概括为----物理中的正、负号分几类:第一类“+”号表示物理量的方向与所选的正方向一致;“-”号表示物理量的方向与所选的正方向相反。如力F、位移S、速度V、动量的增量△p等物理量。第二类在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一节,正力矩表示作用力使物体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负力矩表示作用力使物体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三类在谈及正功和负功时,“正功”表示动力做功;“负功”表示阻力做功。第四类在计算物理量的增量时,“+”表示物理量增加;“-” 表示物理量减少。例如△Ek  △Ep“+”即表示动能或势能增加,为“-”即表示动能或势能减少。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