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锡林浩特第六中学 >> 文明之窗>> 师德师风>> 教师论文>> 正文内容

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的过程完整化

文章来源:校办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9日 点击数: 字体:

 

    关键词:自主阅读全过程、独立思考、独特感悟
    内容摘要:本文旨在阐明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的过程完整化问题。1、我们必须让学生独立完成阅读的全过程,为此必须采用与传统阅读教学截然不同的方法。2、阅读过程中我们怎样把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珍视学生独特感悟”这两个核心问题。3、实践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完整化的反思。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1)。这是新课程体系下,对阅读教学的重新定位,我对此的理解是: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讲代读,以教科书的答案代替学生的思考过程,以固定的价值取向来左右学生的情感思维;而今天,我们必须抛弃这种模式,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使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型人才必须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旧有的教学模式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我们必须选择新的阅读教学方法;《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实质上就是让学生独立完成阅读的全过程,即自主阅读、独立思考、有所感悟。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组织者——组织学生阅读,观察者——观察学生表现,欣赏者——赞赏、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   
    一、我们必须让学生独立完成阅读的全过程
    传统的阅读教学的一般步骤是:课前预习、预留问题、阅读回答、教师讲解。过程完整化的阅读教学则与之相反,不布置预习,不预留题目,在不带任何问题的情况下阅读。
    阅读是人的必备学习能力,完整的阅读是在一定时间内不受任何影响得读完文段。预习会给学生先入为主的印象,学生带着问题去读,看似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实则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阅读效果。所以初次阅读不必附带其他要求,只读即可。
    过程完整的阅读教学要求培养学生“成人式”的阅读习惯,以往我们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往往采取创设环境、观看图片、播放音乐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热情,以使他们兴高采烈地去读。但是,这样的方式会限制学生的想象空间,形成思维定势,难以对作品中的形象再创造,而且,不是每一次的阅读教学都可以给学生提供优越的阅读环境,那么,当学生遇到难度大或趣味性弱的文章就会产生畏难、倦怠的心理,因此,我们必须从一开始就培养出正确的阅读习惯——“成人式”的阅读习惯,不需要导入,不需要音乐,不需要图片,不需要兴趣的阅读,这种阅读不给学生任何懒惰的借口和优惠的条件,他们必须像成人一样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去读完文段。改变教师和学生的积习不是一件轻而易举可以完成的事,我们必须做好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因为教师会担心进度赶不上,学生会抱怨阅读太单调,但是,经过两年的实践之后,我发现一切难题终于迎刃而解,学生的旧习惯被改掉,“成人式”的阅读习惯养成之后,他们拿起任何文章,都可以专门阅读了。诚然,这只是过程的第一步。
    二、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珍视他们的独特感悟。
    初读之后,阅读过程将转向思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题。课题的设置一般为:A:怎样评价文中人物形象,B:你是否同意作者观点原因是什么?C:读后,你认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这令你有什么感想?课题的设置可单独进行也可交互使用。
    例如《风筝》一课,设置的题目是:
    A、怎样评价哥 哥的行为?你赞同他的做法吗?你认为应怎样对待弟弟的游戏行为?
    《海燕》一课的课题设置是:
    A:文中海燕的特征是什么?
    B:读后,你认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这令你有什么感想?
    需注意的是,此时,思考与阅读是交插进行的,当初读无法满足课题需要时,可要求学生再读,及至深读、精读,直至学生确有所思,要求学生画草图,写出关键词语,以帮助他们确定一个清晰、完整、顺畅的思路。这个过程必须是独立完成的,教师不给予任何提示,不组织合作探究。教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时间和机会。为此,教师要有意识限制自己开口讲话的时间,要善于保持沉默,主动处于“被动地位”(2)。
    学生在历经对文章的品味和情感的触动后,深思之下必有所得,他们对于文章的深思熟虑,而引发的独特感悟是弥足珍贵的,因此,必须注意我们设置的课题一定是开放式的,给学生以想象和创造空间,切勿因追求整齐划一的答案而折断了学生思想的翅膀。
    评价学生的独特感悟是阅读过程的最后环节,我们应对学生的见解给予充分的赞赏,此时,教师应以“学员身份发表意见”(3),充分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和平等,我们特别要重视学生对文章的质疑,例如在安徒生的《丑小鸭》一课,学生在写作时提出:养鸭场中的鸭子是不孵蛋的。安徒生并未深入了解,出现了失误,学生的大胆质疑在班级内引起强烈反响,一部分学生支持他的观点,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鸭子不孵蛋是中国养鸭场的作法,但在丹麦,年代久远,可能采用鸭孵蛋的方式,并非安徒生失误。针对双方的争执,我要求他们查找资料,找出证据,写出文章来质疑说明。学生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尽管双方都拿不出强有力的证明,此事没有最后定论,但是学生的质疑、创新热情高涨。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结论,常常另辟蹊径,获得不同见解。
    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要做到教师的发言不是盖棺定论,而只是以学员的身价发表意见,教师的意见不代表权威机构的认定。因此,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参书上条框的局限,不必吝惜热情洋溢的鼓励和赞赏,只要学生深入思索,有所感悟,即使它不独特,也是值得我们去鼓励的。
    三、反思阅读教学过程,成功与失败并存。
    在两年的时间内,我实践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完整化,获取了成功的喜悦, 也品味到失败的酸涩。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不预习、不导入、不提示的作法,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已颇见成效,但是,根据过程完整化的教学要求,学生要养成默读的习惯,学生却一直难以接受,为此,我和学生展开辩论,最终,我以充分的理由使他们确信默读会给他们更多的帮助,学生才终于接受默读方式。
     阅读教学中设置课题的难度极大,既不能限制了学生的想像和创造空间,又必须可以让学生充分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课题的设置还不能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为此,我必须反复阅读教材,查找资料,准备课题,尽管如此,我设置的课题还是给学生以先入为主的印象,固定了他们思维。《背影》一课,我给出的课题是A:父亲爱儿子的方式有哪些,B:怎样评价父亲的行为。通过学生的表现,课后我想到课题应设为:你觉得文中哪个情节令你最感动,为什么?学生才会永远铭记那感人的一幕,才会真正理解父亲的艰难和他对儿子的挚爱。课题设置的失误会把我们教学带回到传统教学的老路上去,因此必须精心设置,反复修改,以学生的身份去看待课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置课题,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两年中,我与学生共同阅读、思考、感悟。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得到了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这在作文课上得到了证明,他们可以阐释不同的作文题目,内容上绝不雷同,表达的主题也各不相同,学生们可以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并且善于把它表达出来,我想,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吧!我们的阅读教学过程给学生的就是这样一个锻炼自我、超越自我的环境。
    阅读教学全过程中,学生固然要在熟读精思之后有所得,也必然会有精力分散、茫然无绪无所得的现象发生。既然是完整的过程,学生就会品尝胜利的喜悦 ,也会遭遇失败的懊悔。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的得与失,成功是可喜的,失败未必不是有益的,学生从失败中经历痛楚,思想经受磨砺,才会焕发新生。因此,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要把眼光放得 远一点,只要过程是完整的。只要我们的学生有自己独立完整的阅读过程,我们的学生必然会得到更多广博的思想、敏锐的观察、独到的见解。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最终目的!

    参考书目:
    (1)《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第17页
    (2)《过程完整化教学理论与实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1页
    (3)《完整完整化教学理论与实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3页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