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锡林浩特第六中学 >> 教育教学>> 教学科研>> 高考研讨>> 正文内容

高考心理辅导手册

文章来源:心理咨询室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12日 点击数: 字体:


    高考就像体育竞技一样,硬件讲实力,软件讲心态。考生能否在考场上正常发挥,关键取决于考生的应试心态是否平稳。好的心态是高考成功的一半,所以我们在平时就要注意心态的调整。

    一、考前心理调整八法

    1.【客观估计,正确定位】  很多考生的焦虑都是因为过于坚定的目标和高成就动机引起的。所以考生对自己的能力必须有正确、客观的估计,要认识到自己的实力和差距,确定适当的考试目标和期望值,给自己定一个力所能及的目标,切忌好高骛远和与人攀比。
    2.【优化情绪,增强自信】  考生考前会遇到很多压力和挫折,情绪出现波动是正常的,但考生要有意识地加以控制,并及时调整,尽量使自己处于心平气和、情绪饱满的状态。通常的做法是通过积极的自我想象,体验过去的成功经验,以唤起自己的良好情绪,同时要学会放松,在出现紧张情绪时,采取深呼吸的方法慢慢呼气、吸气,放松全身肌肉。持续做3—5分钟的练习,也能缓解紧张情绪。考生可以在临考前,特别是在最后几天,每天默念几遍“我一定能考好”、“条条大路通罗马”等具有积极自我暗示作用的话语,来增强自信心。另外,考前几天,为了保持状态,每天还要做适量的练习,但不要再做难题了,做难题有时会挫伤自己的自信心。
    3.【注重过程,淡化结果】 引起考生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考不好不能进重点大学、没法向父母交待等担忧,这种担忧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影响了平时的复习和临场的发挥。因此,考生要做到过程和结果的分离,即考生只要注重平时的复习,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就行了,至于考试结果则不要过多地考虑,不断提醒自己“只要自己尽力就行”。
    4.【科学用脑,注重效率】 许多考生考前复习可谓分秒必争,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学习多长时间,大搞“时间战”、“题海战”,反而不利于所学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考生在复习时要集中精力,注重效率,讲究方法,在大脑疲劳时要及时休息、及时调整。
    5.【认真复习,合理安排】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取得好成绩的保证,也是积累自信的前提。因此,考生要有规律、有计划的学习,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考前每天都要做一定的练习,但强度不要太大,主要是为了保持状态。习惯于开夜车的同学,应从考前一周开始,调整生物钟,将晚上睡眠时间慢慢提前,以使大脑的兴奋点与高考时间同步,即在上午9—11点,下午3—5点达到最佳的情绪状态。
    6.【睡眠充足,劳逸结合】 充足的睡眠是保证考生精力充沛、心理平衡的前提。所以休息十分重要,切莫以牺牲睡眠时间去复习,这是得不偿失的,但也不要过分注重睡眠的重要性,万一考生晚上失眠,不要着急,顺其自然即可。更不要轻易服用安眠类药物。另外,也可进行其它活动加以调节,做到劳逸结合。可做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等,但注意不要过于剧烈,以免使体能过度消耗和提前消耗。也可以听听节奏舒缓的轻音乐,这都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
    7.【饮食清淡,营养丰富】 考生考前身体消耗比较大,合理的饮食可以及时补充考生的体能消耗,提高大脑的学习效率。但饮食要清淡、鲜美,选用富含维生素和热量的食物。情绪容易焦虑的考生忌饮咖啡、浓茶、可乐等易引起精神兴奋的饮品。另外,考生也不要受广告的误导,盲目饮用补脑“药物”。
    8.【不要把高考看得太重】 高考只是人生众多挑战的一种,能考上大学(或能上理想的大学)固然不错,但它远远不是生活的全部,你只要有一定的能力,考不上大学,同样能有所作为,社会也是一所大学,一所综合性很强的大学。

    二、考生最爱问的十个心理问题?

    (一)、临近高考,注意力不能集中,精力分散,经常“走神儿”怎么办?

    造成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因单调刺激而引起的厌倦感,如学习材料重复、枯燥;否定注意对象的价值导致放弃努力;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精神疲劳而引起的疲惫效应。同学们可以分析一下自己属于哪种,对症下药。
    由于个性差异,每个人的“学习单元时间”可能不尽相同,有人认为一个人的最佳学习单元时间约为25分钟,通俗地讲,一个学习单元时间即是一个注意紧张状态,学习者应避免在一个既定学习单元时间内分心,即每次坚持集中注意力学习一个单元时间,然后可以允许自己停下来,“走一会神”,然后再继续坚持,要求自己一直坚持是不合理的。明白了上述道理后,同学们应尽量保证在一个学习单元时间内注意力集中,提高学习的效率,另外,不要苛求自己能像机器人那样“永远不走神”。

    (二)、高考临近,越着急越学不进去怎么办?

    学不进去有多种原因,可能是动力不足了,可能是累了,可能是学习过程中受到挫折了,可能是情绪不太好,同学们这时应找到真正的原因,不要任由这种消极想法蔓延。其中,学不进去还有另外一种原因,那就是出现了心理饱和现象。在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将盐不断加入水中,最后盐不能再溶解,就会出现饱和溶液。在人的心理上也存在这种饱和现象。由于不断地重复同一要求,致使人的心理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并由此影响到人的工作或学习效果。进入高三后,大多数学生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考大学。为了这一目标,不再参与其他活动,只是重复地进行着大量的练习,由于活动很单一,常会出现心理饱和现象,结果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疲惫、学习效果不佳的现象。刚进入高三阶段,由于目标很明确,这一阶段思维敏捷、解题速度快、学习效率很高,但后来,不仅学习的速度慢了,还常会出差错。因此,心理饱和现象的影响多为负面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各项复习任务,不断变化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避免重复性的学习时间过长。同时还要善于进行自我调节,在遇到心理饱和状态、出现厌烦情绪时,不妨先放下学习,活动活动身子,极目远眺片刻,或散散步,或与别人说说话,分散一下紧张的情绪,这样可以减少饱和效应带来的精神压力。

    (三)、一考试就觉得不对劲咋办?

    有些考生每逢考试,就觉得自己胃痛、肚子痛或头痛等,有的还总想上厕所,这绝大部分是心因性的,主要是人的心理紧张引起的。考生若特别留意并与考试建立了联系,则以后一到考试就会人为地留意或感觉那个部位,则不适的感觉就会表现出来。为此,正确的做法是:不留意,不强化。

    (四)、  考砸一门情绪不好咋办?

    很多考生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考砸了一两门就等于全砸了。实际上在每次考试中,几乎人人都至少认为自己有一两门考得不太理想。更何况你认为考砸了的这一两门,也可能是因为太难,而算不上考砸了呢?因此考砸一两门应当看作正常情况,没必要为此殃及其它。

    (五)、考场上如遇噪音怎么办? 

    有些考生总爱在考后抱怨说,监考老师的脚步声、周围同学的翻卷子声和叹气声,以及考场外发出的某种声音,干扰了他们的思路。其实他们所感受到的这些噪音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噪音。心理杂音虽然来自声源,但其分心的效果却是通过人的心理因素而起作用的。你越是注意噪音,越是觉得它正在干扰自己,你就会越感到不安,它的分心作用也就越强,所以考生要克服心理性噪音对考试的妨碍,不必去理会它。这样自己的急躁情绪就会减小,使自己能够心平气和地专心于考试。

    (六)、什么是“考试综合症”?

    考试综合症是学生中很常见的一种可逆性的心理障碍,主要是由于长期的精神紧张所引起的,表现为心神不定,精神极度焦虑,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思维,对考不好的严重后果感到恐惧,甚至出现头痛、休克、晕场等现象。这类学生多数都是由于个体心理素质差,生活不规律,学习方法不科学,期望值太高,自信心不足所造成的。要克服它,就必须合理认知,正确看待高考,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劳逸结合,战胜自卑,积累自信。

    (七)、感觉自己脑子一团浆糊,学的知识进不了自己的脑子,怎么学也提高不了,该怎么办呢?

    学习者在学习进程中常会遇到这么一个阶段,即学习成绩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减慢,有的人甚至发生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高原现象”。由于学习者不了解它的规律,极易产生急躁、焦虑,结果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所以遇到高原现象时,注意情绪的调节和良好情绪的保持非常重要,好的情绪可以使人心平气和、情绪稳定,有利于消除焦虑紧张的心态,有利于平稳地走出高原期。
    高原阶段往往是人的反思、积累的重要阶段,及时地调整,尽快走过高原阶段,学习就会有一个很大的进步。
    同学们可以从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等几个方面来克服高原现象:1.变换学习方法。学习阶段开始所用的方法,到高原期不一定再合理,所以当到了高原期,学习者要尽早探索适应该阶段的学习方法。另外,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暴露出缺点,学生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克服原有缺点。2.提高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差,学习质量不高,更容易产生学习停滞现象。传统的“填鸭式”的训练使许多学生的能力不全面,形成不良的思维定势,影响思维方式的变化与转换,因而要克服高原现象,学习者必须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用脑琢磨规律。 3.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学习者学到一定程度时,会感受觉到非常疲劳,学习动机会下降许多,这时就需要学习者坚持一下,保持强劲的动力系统,遇到困境时,具有攻关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勇气,有顽强的意志力,才能克服“高原现象”。 4.丰富知识。知识基础差的学生很容易遇到“高原现象”。知识基础不足的学生在学习上“欠债太多”,因而克服“高原现象”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丰富自己的各种知识,打下坚固的知识基础。

共3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4240个字符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