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锡林浩特第六中学 >> 教育教学>> 教育管理>> 行政后勤>> 正文内容

校本管理的要素及实践

文章来源:校办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23日 点击数: 字体: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健全和完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各级各类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也正在积极努力地推进,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国情,我国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不够科学,不够健全,不够完善,改革的步伐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一部分、校本管理的产生背景及内在涵义
    校本管理(school based management),简称“ISM”,是西方八十年代学校改革运动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在国外教育管理领域非常有影响。
    校本管理最基本的定义,是将权力下放至学校。“权力下放”的意思是指教育当局给予学校更大的权力和自由,按学校自己的情况去决定资源分配,对学校的财政预算、课程设置、教科书选择、学校人事管理、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实施改革。其目的是改革学校的管理体系,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校本管理采用一种由集体管理学校资源的方式,集体的组成人员有:学校委员会、学校监督、校长、教师、社区成员以及学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西方许多国家面临着基础教育质量下滑,学校管理效益低下及教育经费紧张的困境,都意识到必须进行教育改革,重建公立教育系统。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了名为《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掀起了重建教育结构运动(movement to restructure public education)。在学校管理上,重建教育运动主张成立地方学校理事会(Local School Council),实施以学校为基点的管理模式,即校本管理。它强调发挥学校基层管理人员和教师的积极性,强调学区、校方高层行政人员与社员、家长、学生共同决策,共同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到1999年,全美已有33个州的数千个学区在实验各种形式的校本管理。九十年代以后,校本管理逐渐从西方发达国家传播到其它国家和地区。目前,校本管理已成为学校管理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热点。校本管理之所以方兴未艾,是因为它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具有相当的优势。
    校本管理有两个基本特征:其一,学校是决策的主体,即决策应在学校范围内做出,游离于学校之外的行政组织的作用应当减弱。其二,学校是改革的主体,即有效的学校改革不仅依赖于外在程序,更依赖于校内参与者分享决策的制定。
    校本管理有三方面优势:
    (一)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因为,通过校本管理,学校可以灵活运用资源,满足学生所需,学生易于获得各种各样的资源,以符合他们各方面的兴趣需要及未来发展。
    (二)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学校科学决策。由于决策是以集体而不是以个人形式做出的,它给予管理人员、教师、家长和学生更大的参与校政决策的机会,因而能够保证比较民主的、质量较高的决策。
    (三)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益。它使学校更有系统地计划、评价各个教育项目;使学校有更清晰的目标,学校的教育活动更有方向性;校长、行政人员及教师角色及分工更为明确;学校教职工之间的沟通更为便当和顺畅。
    实行校本管理,学校少了各级“婆婆”的许多束缚,在这种新的管理模式下,教育行政机构的角色主要是执行中央、地方所制定的教育法规和政策,对于学校行政管理方面所承担的具体责任则会尽量减少,这些管理责任会落在办学实体、校董会、校监及校长的身上。当权力下放到学校时,在适当的组织及管理策略的影响之下,“资源运用的责任”与“管理的责任”就能互相配合。如果学校多重视灵活运用资源,少受上级行政指令的具体限制和牵制,可使教育计划和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所需,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权力下放、优化资源、加强问责是校本管理的真正内涵。
    第二部分、与国外相比,我国校本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改革背景与动因的比较
    中西方在八十、九十年代,其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中西方改革的具体背景和动因也有很大不同:
    首先,中西方的教育管理体制不相同。受世界性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向均权化发展趋势的影响,各国的教育管理权力下放的含义并不相同。如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地方分权制国家,学校管理的权力主要在州和学区,其权力下移的含义主要是把州政府和学区拥有的教育管理权下放到学校。而我国属于中央集权制国家,教育管理权的重心很高,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首先要把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
    其次,中西方的教育发展不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早已普及了义务教育,公立教育系统都已建立得比较完善,其改革不是关注规模和数量而是注重质量和效益,改革主要是解决学校教育质量下滑、效益低下等问题,使学校培养出更多的能适应新时代科技挑战的人才。而在我国,八十年代的教育才从“文革”的重灾中走出不久,刚刚迎来发展的春天,面临着恢复和发展公立教育系统,扩大办学规模,普及义务教育的重任。学校为适应经济、政治体制的转轨,必须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以理顺学校党政关系,明晰学校的管理结构层次和职责,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提高管理效率,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输送更多的人才。
    相比之下,我国校本管理改革面临的形势更严峻,困难更大,任务更重。
    二、改革措施与理念的比较
    校本管理是西方国家学校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但各国对它的认识并不一致,因而不同国家在具体实践上又有一定的差异:有的强调校本决策(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有的强调社会参与(如澳大利亚、美国),有的强调学校领导方式的变革(如澳大利亚),有的强调校本培训(如英国、美国),有的强调信息共享(如加拿大)。即使在同一个国家和地区,也存在着不同的校本管理模式。但从总体上看,西方国家校本管理的主要措施是调整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扩大学校的管理自主权,改革学校管理体系,倡导共同决策。对比校本管理与我国的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会发现两者都强调权力下放,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推动民主管理,但我国在具体措施和理念上还存在很大差距,具体表现为,思想不够解放,观念不够超前,措施不够具体,且落实不够得力,不够彻底。
    (一)、权力下放
    在校本管理中,权力下放是指把学校管理权从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下放到学校,由学校自主管理。我国的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要求的权力下放,主要是中央、省级政府把基础教育的部分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区、县级政府),分级管理,以县级政府为主。调整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扩大中小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主要是落实中小学校的法人地位,完善校长负责制,并完善与之配套的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和结构工资制。地方教育管理部门下放到学校的权力主要是人事管理权、财务管理权、教学管理权等。而实际上,校长的法人地位确定了,但校长负责制并不完善,对校长的目标、任务、责任等并不十分明确,对校长的任用、考核机制不健全,对校长业绩的认定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范畴内;在人事上,学校实行教职工聘任制,但受编制指标等限制,大多数学校实行的是岗位聘任制,并不是社会化的真正聘任制;在财务上,学校实行工资总额包干,超额不补,节余留用,但学校缺乏经费预算权,且经费使用也受到种种限制,教师工资待遇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根据职称发放,而职称高的人不一定在教学一线上,不能真正实现按劳分配;在教学上,学校应该有日常的教学管理权,学校还可以在国家方针政策留给的空间内,自主进行教学管理和课程开发,但校本课程开设及教材选择仍受限制。
    (二)、参与管理
    校本管理将权力下放到学校,往往不是交给校长一个人,而是交给一个学校委员会(在美国一般是地方学校理事会,在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为学校董事会)。学校委员会一般由校长、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家长和社区代表(在一些中学还包括学生)组成。学校委员会在经费的预算、人员的聘用、课程的编制、教材的选择以及其它各种事务方面参与学校的各种决策。我国进行的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使学校逐步实行了校长负责制,有的还成立了校务委员会。但是我国学校的民主管理程度并不高,下放到学校的权力往往集中在校长一人手中,党组织、教代会的审议和监督作用远未到位,更谈不上有决策权;校务委员会主要由学校中高层行政管理人员组成,几乎没有教职工代表、学生家长、社区成员、学生参与。
    (三)、职能转变
    校本管理改革调整了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职能发生了转变。权力下放就意味着教育决策权的重新分配,教育行政机构改变了传统的对学校实行全过程、全方位控制的方法,转而通过立法、拨款、中介组织、政策引导、督导、信息服务等各种间接手段对学校进行宏观调控,以保证政府办学目标的实现和学校公正、合理地运用得到的权力,政府的职能从指挥转变为支持、协调和评价。学校也相应地要转变职能,由原来的执行机构变成了决策机构,享有了更多的权力,同时也必须为权力的使用及其结果承担更多的责任。学校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社会环境,确立学校发展目标和方向,实施自主和灵活的管理,以满足教育需求的多样性和适应环境的多变性。而且校本管理信奉的理念是:学校不只是一个完成目标的工具,也不仅仅是为孩子未来发展做准备的地方,而且也是学生、教师甚至管理者生活、成长和追求发展的地方。因此,学校注重组织文化的形成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我国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后,主管教育行政部门也逐渐转变职能,学校在办学上享有更大的自主权。但我国中小学校基本上实行的还是“外控式管理”,学校多是一个执行系统或机构,学校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政策和指令。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我国校本管理的不足主要原因是:对校本管理的内在涵义缺少足够的认识和理解,相关人员对校本管理重视度不够,推行改革的深度不够,很多政策和措施还停留在表面上。
    第三部分、深化校本管理改革实践
    教育改革是一部宏篇巨著,面临着很多困难与问题,作好它,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校本管理改革也是一个大课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推进。作为一名中学校长,我一直在学习、钻研、探索,在学校内部管理过程中做了一些尝试。在此,就学习、思索、实践所得,围绕校本管理的几大要素,以锡林浩特六中为例,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建校以来,六中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993年,我国改革开放进入第十五个年头,锡盟地区经济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基础教育向社会提供的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正处于攻坚阶段,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提到了议事日程,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锡林浩特六中应运而生。锡林浩特六中建校时,共有初、高中在校生380人,教职工38人,只有一座教学综合楼,规模小,条件差,经费短缺,是一所薄弱学校。
    1993年至1996年,是我校的初始创业阶段。这一时期,我校的办学经费非常紧张,办学条件面临很多困难,面对的挑战也很严峻。然而,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利与弊的两个方面。正因为我们的学校年轻,才充满生机和活力;正因为我们的队伍年轻,才有朝气、有魄力,才敢打敢拼。面对困难,我们没有退缩;面对挑战,我们迎头而上;面对压力,我们不急不躁。全校教职工挽起手来,同心同德,一步一步往前走,虽然步履维艰,但我们走得沉稳、走得扎实,用我们的激情和执着,用我们的辛勤与汗水,进入全区普通高中管理先进学校行列,完成了学校未来发展的奠基工程。
    1997年至1999年,我们带着初始创业的成功与喜悦迈入了艰苦创业阶段。这一时期,学校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一方面,随着学校发展已初具规模,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日益提高,生源不断改善,现有的办学能力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学校急需改扩建。另一方面,由于政府财力有限,筹措办学经费的渠道很窄,扩建校舍、改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所需资金难以落实。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我校提前完成了发展建设规划的一期扩建工程,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在我们艰苦奋斗的同时,各级政府领导、社会各界也在关注着我们,关心着我们。1999年,时任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张天保同志,时任自治区副主席宝音德力格尔同志等各级领导先后到我校视察指导工作,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与鼓励。
    2000年至2004年秋,我校进入了跨越式发展阶段。在我们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取得了一定的办学业绩的时候,我们表现出了应有的冷静,重新思考我们的定位,努力探求学校的发展方向,调整我们的发展思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要想跟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不被时代所淘汰,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就必须自力自新,自我完善,就必须放下包袱,解放思想,大胆实践。2000年以来,我校先后筹集资金4100多万元,实施了三期扩建工程和初中部改扩建工程,使办学条件达到了自治区一流水平,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到2006年秋季,学校已拥有初、高中部两个校区,教学、教辅楼13座,全校办学规模达到129个教学班,7600名在校生,487名教职工,成为锡盟地区规模最大,办学条件最好,教学质量最高的学校,以雄厚的办学实力跨入自治区示范性高中行列和自治区文明单位行列。
    目前,我校已拥有初、高中部两个校区,教学、教辅楼15座,其中:东校区占地52000平米,建筑面积30957平米,建有教学楼三座,办公楼、学生公寓各两座,实验楼、电教楼、科技图书馆、体育艺术馆、学生餐厅各一座。西校区占地45000平米,建筑面积12500平米,建有教学综合楼三座。集科技实践、创造发明、德育活动、科技活动、动物标本、天文观测、多媒体网络教室、图书阅览于一体的科技图书馆,为推进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可供大型文艺节目排练和演出,各项球类、体操训练和比赛的体育艺术馆,不仅是我校文体人才成长的摇篮,也成为锡盟地区文体艺术交流的大本营。
    回顾我们走过的15个春秋,我校始终立足实际、着眼未来、抢抓机遇、积极进取,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历了初期创业阶段和跨越式发展阶段,开始了第二次创业阶段。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程中,我们抓住学校发展的三个关键要素,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校本管理改革三管齐下,一是,通过银行贷款等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按规划顺利完成了三期扩建工程使校舍建筑面积增加了三万多平米,办学规模扩大了十多倍;二是,实施了以“引进、培养、使用”为机制的人才建设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广纳贤才,发展壮大了教师队伍;三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改革,不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办学条件的根本改善,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升,学校的办学规模和整体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学校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在学校管理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校本教研教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积累了经验,形成了优势,曾多次在全盟、全区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在全区范围内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2003年以来,我校中考、高考成绩连年攀升,始终处于全盟领先地位,高考,六年内共上重点大学线753人,上本科线以上3867人,600分以上人数每年占居全盟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共4人考取全盟状元。中考,六年内共考取500分以上及A等第学生443人,每年占全盟四分之一左右,始终居全盟各校之首。在全国理、化、生、英语、作文竞赛中,近六年中每年都有100多人次获奖,历年累计有1500人次获奖,其中国家级奖项590人次。体育艺术教育始终处于全盟领先地位,在全市、全盟中学生运动会上,我校代表队连年摘取金杯,在全区中学生运动会上也打出了旗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建校15年,我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具有开拓性的经验,创造了辉煌的办学业绩,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全社会的认可。先后获得锡市花园式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盟级文明单位标兵、锡盟社综治“长安杯”、锡盟学校管理文化建设示范学校、锡盟科技创新活动示范学校、内蒙古自治区贯彻体育卫生条例先进学校、内蒙古自治区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管理先进学校、内蒙古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内蒙古自治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和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150余项集体荣誉。
    根据本人对校本管理改革的学习、探索、实践及十五年校长经历,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一、处理好校本管理与政府管理的关系
    校本管理离不开政府指导与调控,但政府管理职能要改变。校本管理涉及到集权与分权的问题。考察西方国家的教育管理体制,并不是完全放权,而是集权与分权同时发生,集权与分权相互结合。它提醒我们:对于政府,实施校本管理需要放权,但不是无限放权;对于学校,实施校本管理需要争取管理自主权,但不是无限要权;在政府与学校之间,教育管理的权力需要整合,需要重新分配。作为政府,最重要的是进行宏观决策和调控,为学校发展提供行政和经费支持。作为学校,最重要的是要在政府下放的权力范围内提高自主办学水平。 但是,实行政府管理向校本管理的变革,不能脱离具体国情、区情,不能一味地照搬西方国家的做法和模式,在中央大政方针的指导下,各地要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地特点的具体方案。
    比如:在我校艰苦创业过程中,校本管理就象一只多口瓶,办学经费、师资力量、管理体制等都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一连串相互制约的困难,制约着学校的发展,而来自同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学校不仅面临着发展的问题,而且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没有灰心,没有气馁,而是鼓起勇气,直面困难,迎接挑战:我们狠抓学校内部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巩固已有的办学成果,努力提高学校的办学信誉,扩大社会影响;我们积极谋求探索新的发展途径,以期尽快壮大自己。在政府经济困难的时候,我们不等、不靠,不向政府伸手要钱,而是要宽松的办学政策,我们的努力和成绩赢得了政府及全社会的支持。
市委书记在视察我校时,对我明确表示:学校发展规划你做,房子你改,钱你自己想办法,政策向你倾斜;教师你来招聘,工资、编制我给;内部管理改革你可以放手搞,只要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正是有了市委、政府的支持,才有了我刚才讲的“三管齐下”,才有了今天的锡林浩特六中。
    二、建立一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干部队伍,是实施校本管理的关键
    干部队伍是校本管理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实践者。干部的素质状况和工作水平在校本管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想建立一支思想先进、观念超前、勤于学习、敢于实践、有能力、有魄力的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干部队伍,首先要努力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干部队伍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现代化教育观念和现代化管理思想,具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善于与人合作,严于律己。其次要突出校长的重要作用,更好地领导和驾驭学校。校长的素质和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发展的命运和前途,因此,迅速提高校长的综合素质,就成了校本管理的关键。近些年来,我校就通过外出参观学习、挂职锻炼、专题培训等途径对环节以上干部每年进行一次轮训。在学校内部制定了相应的培养提高规划和制度,向校级领导和环节干部提出了加强自身建设八项要求:
    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做到勤奋好学,肯于钻研,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
    二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宗旨意识,密切联系群众,不摆谱、不唯权、不媚俗。
    三要发扬求真务实精神,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地履行职责。
    四要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五要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带头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确保学校的决策、制度、规定得以顺利贯彻和落实。
    六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群策群力、共图大业。既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又要与他人协调配合。
    七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利益面前退退步,工作面前伸伸手,在其位,谋其事,负其责。
    八要加强思想品质修养,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由于措施抓得实在,全校环节以上干部的专业化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三、建立科学完善的民主管理运行机制,是实施校本管理的保障
    校本管理活动是创新活动,目的是使学校高效运作,培养更好的学生,为此,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保障机制。按照依法治校的法规要求,校长有决策权,必须有责任权。如果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工作出现差错和严重失误,校长必须负责,从经济上、责任追究上接受相应的处罚。但校长的权力,并不是集权,不是一个人说了算,和谐校园校本管理必须坚持集体领导的原则,才能保证校长决策权的正确,推进各项工作不断上档次和水平。一是发挥校务委员会的作用。在听取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在校长决策之前,对校长要决策的内容进行审议,协助校长从原则上把握重要决策的准确性。二是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对学校重大问题与教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如学校的发展规划、学校办学思路、教职工工资、奖惩制度、内部体制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等,必须通过教代会代表的讨论,并通过才能实施。三是发挥党组织的作用。监督校长执行情况、学校发展情况等,保证校长正常行使权力。四是要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对校长的考核机制,对校长的管理责任、经济责任、办学目标、工作业绩等进行考核评定。
    一名校长不可能改变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教育的大气候,但我们

共4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9297个字符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
上一篇:浅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2-23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