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锡林浩特第六中学 >> 教育教学>> 教育管理>> 行政后勤>> 正文内容

校本管理的要素及实践

文章来源:校办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23日 点击数: 字体:
准确率很高,教学效果极好。
    ⑶利用课件放映实地情景,使教学内容可视化。
    地理教学中跨时空的内容很多,学生也难理解,一位地理老师利用课件把远方的、过去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展示出来,学生一目了然,加强了学生直观认识,提高了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综合的能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如讲到“地理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这一内容时,通过各个地区的画面逐个闪烁显示它的特点的直观,使学生非常清晰的明白了地理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特征。
    ⑷利用软件的动态方式,使教学内容抽象的变为直观的、具体的。
    特别是理、化、生实验课,利用课件上效果尤为的好。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晦涩的内容和复杂细微的过程都可以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重复放映等手段予以解决,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⑸利用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增加课容量,还可以有效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交互操作,教学相长。教师也可以利用校园网络进行阶段复习,使内容系统化。这样不仅减轻教师的劳动,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我校本年度开展了各年级各学科全体教师课件制作大赛。大赛结束后奖励了优秀教研组集体奖和优秀个人奖。大大激发了教师们积极使用课件辅导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为未来先进的现代化技术教学手段的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七)两个常规是保证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其中有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也有我们必须做好的事情。比如说,高考制度、中考制度、课程设置等都是我们改不了的,但是我们应有前瞻意识,可以改革自已的教法、做法、管法,倘若坐等,势必丧失机遇。正是在这种超前意识的支配下,六中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两个常规”即《锡林浩特六中教学常规》和《锡林浩特六中课堂常规》,学校要求各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教研室、学科组、任课教师,认真学习并全面掌握“两个常规”的具体内容,结合学校实际,分析研究并运用于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和指导工作中。
    从传统的教学管理中,我们就始终遵循这“两个常规”的原则进行教学,因为这“两个常规”是久经实践证明,符合教学管理原则的规律的。即使进入我们现当代技术教学时代也不失其适用的价值。“两个常规”仍然是我们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根基和保证。因此,我们从建校以来迄今对这“两个常规”常抓不懈。与别的学校所不同的是,我们执行的“两个常规”是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在改革中不断完善的。
下面讲讲“教学常规和课堂常规”的管理。近几年来,由于我校教学规模跨越式发展壮大,在教学管理上需加强管理。2004年我校成立了学校教研室,安排学历高、能力强、素质好的老教师承担进行“两个常规”对教师的培养、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基本程序是每学期不定期由教务处牵头组织,教研室协诚配合,来进行此项工作的落实。
    1.教学常规
    ——备课要求和检查
    ⑴备课要做到备课标: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切实落实三维目标;备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备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其它情况;备学法: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法,注重把方法教给学生;备教法:着重研究如何落实"双基"、如何培养学生能力和情感、如何贯彻课堂教学要求;备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备教具;备教学过程;备练习;备板书设计。
    ⑵备课要在认真分析每个单元的知识系统,明确每个单元的目的任务、重点、关键、难点,对这个单元所需的课时、练习、作业、考查方法作出统一安排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每个课时的教学方案。
    ⑶备课要研究习题。习题要精选,课堂的问答题,练习题,基础题,综合题,必作题,选作题,要结合教学目的统筹安排。同时要安排一定的预习和复习习题。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
    ⑷备课要做好实验、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的准备工作。
    ⑸年级备课组每周定时集中备课,做到充分准备、充分讨论。统一教学目标、重点、关键、进度和作业的基本要求。
    ⑹认真编写课时教案。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教案要体现:课题、教学内容、时间进度、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教学方法,教具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内容。然后根据要求逐一检查是否都体现出来。
    ——课堂教学要求和检查
    ⑴ 教学目的要明确,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进行。
    ⑵要准确传授和讲解学科知识。教学内容正确,符合科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
    ⑶为人师表,精神饱满,教态亲切,课堂用语清晰、准确,音量适中,力争运用学科语言,讲究讲课艺术,讲话生动,善于启发学生的心智,板书工整正确,布局合理,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准时到教室,不拖课,不占课。
    ⑷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积极思考,实现"教与学"的辩证统一,使教师的"善教"落实到学生的"会学"之上。
    ⑸结构紧凑。既有适当的密度、速度,又有适宜的难度和强度;步骤清楚,层次分明,整个教学过程的运作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⑹强化实验教学,恰当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
    ——作业布置与批改
    ⑴作业布置要严格规范。作业内容应精选,题量要适当,难度要有层次,可分必做题与选做题,以便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⑵作业的批改与讲评。教师批改作业要及时、认真,全批全改,并作必要记载。重视作业的讲评,指导学生订正作业中的错误,对典型性错误的作业应认真讲评。每位教师都应把作业作为反馈教学工作的重要方法,以指导改进教学。作业批改符号要规范,并有激励性评语。
    ⑶指导学生阅读、复习、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指导学生完成作业;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审题解题方法。
    ——平时检查、考试考核与总结
    ①加强平时的检查。通过课堂提问和小测试,了解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情况,检查教学效果。
    ②在学完一节课、一单元后,引导学生做好新旧知识的归纳整理和小结.把所学知识系统化。
    ③期中期末考试以前,教师应拟好复习计划,指导学生进行认真复习、总结。在学生自己总结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和教材的重点进行系统指导和总结,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并系统化。
    ④期中期末考试后,依次召开班级、学科、年级教学分析会,及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制定具体的措施,改进教学,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辅导
    ①在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对学生的辅导计划,落实对学生的辅导要求。
    ②辅导要面向全体学生,采取集体集中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办法;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积极培养有特长的学生,耐心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对基础差或缺课的学生要及时补课、弥补缺漏;
    ③在搞好课堂辅导的同时,积极开展课外辅导工作,并纳入教师个人教学计划或教研组计划,明确辅导对象、辅导内容、辅导方式、完成时间和负责人。
    ④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教师可有计划地组织互帮互学活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并增进学生间的友谊。
    ⑤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小组、文艺、体育小组、课外阅读等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对优秀生、特长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2.课堂常规
    ——教学设计要求和检查  
    一要突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促进学生成长、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认真分析教材、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恰当选择教学媒体,确定课堂教学结构,关注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探究、合作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二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具体落实于教学活动中。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熟悉课标教材、备课等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要求和检查
    ⑴组织教学:新课程要求以人为本,尊重个性,提倡让学生自主发展,但并不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者和引路人。教师要对教学活动的速度、节奏、段落衔接以及学生注意力等不断进行调控,时时组织课堂,充分发挥每一分钟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把注意集中在课堂学习上,为达成预定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保障。
    ⑵教学环境:积极创设教师引领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⑶课堂导入:上课伊始,运用新颖的刺激和引人入胜的活动,引导学生把注意指向新的学习课题,使心理活动集中于要掌握的内容;利用学生熟知的素材,找到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结合点,把相关概念“植入“学生业已形成的认知结构中,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好学习的准备。导课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学习,使得教与学和谐同步。
    ⑷课堂讲授:是最重要的教学技能之一。新课程教学不是不要讲授,关键是讲什么、何时讲、怎么讲。要讲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科学地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要在引入问题之前启发讲,重点的地方着重讲,疑难问题明确讲,合作学习中提示讲,总结概括时补充讲。要科学地讲授,要讲得精彩、生动、深刻、富有启发性,要恰当地讲,达到“少讲多学”。
    ⑸课堂提问: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核心内容和突破教材难点设计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假设性、逻辑性、归类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集中注意力分析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敢于对新知识提出见解。提问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仅能答出什么,还能讲出为什么。教师不要轻易代替学生回答。要善于补充一些引路问题,从不同侧面启发和诱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有创新思维、独特见解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错误答案必须及时纠正,千万不能正误不分,给学生造成模糊认识。       
    ⑹师生互动: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能有更多的沟通,教师与学生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促使所有学生都在课堂上交流、思考、争辩、创造,让知识在互动中生成,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
    ⑺科学探究:关键在探究的问题。探究前,教师首先要思考哪些问题是有利于探究的“有效问题",怎样呈现这些问题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然后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的习惯、怀疑的精神、创新的意识;根据探究内容正确选择探究要素,真正把科学探究的理念和细节落实到课堂教学行为中。
    ⑻重点难点:钻研课标(大纲)、教材,弄清每项具体内容或知识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清主次,明确每节、章、单元课重点难点。并使学生明确每节课着重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及其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要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点难点,尤其对某些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知识,抓住关键性问题认真分析研究,并及时强化训练,使学生透彻掌握并学会应用。
    ⑼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师本人特点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创新思维,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良好合作,及时反馈评价、矫正调控教学信息。
    ⑽教学调整:课堂是一个多种因素彼此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复杂动态过程,可能出现各种偶发情况。因此,教师应不断分析教学目标与课堂管理现状之间存在的偏差,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因势利导,确定课堂管理的各种新指令,作用于全班同学,及时调整教学,善于在变化的教学过程中寻求优化的管理对策。
    ⑾激励评价:以挖掘、激发、调动学生内驱力为主旨,激励学生热爱学习,使不同学生都能在愉悦的学习状态中成长。用具有提升学生素质的赏识性语言对学生个体学习情况的评定和对学习态度、情感、策略、过程、与人交往以及身心发展进行评价。教师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美的心灵,用诚心赢得学生的信任,用耐心期待学生的进步。
    ⑿强化巩固:一要引导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动笔写,在"做"中用、在"用"中学;二要精选一定数量巩固性的练习题,以实现强化巩固和熟悉运用知识的教学目的。
    ⒀课堂总结:一要及时,具有启发性。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深入思考,加深对教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培养学生梳理、归纳、概括知识的能力。二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注意点、易错点,在课的结尾时加以强调,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三要有科学性。强化重要事实,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性知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3.基本技能
    ①教学语言富有科学性、条理性、启发性、逻辑性。语音清晰、口齿清楚、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抑扬顿挫。板书笔画端正、字迹清楚、书写规范、布局合理、层次分明、条理性强。
    ②教学手段先进合理。熟练使用本学科常见的教具(如实物、标本、图片、挂图、模型)。掌握并善于使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如投影、幻灯、电视、录音机、多媒体等)。要准备充分,操作准确,形象直观,恰到好处。倡导自制简易教学具,研究开发教学课件,以改进和补充实验教学。
    ③教师亲切自然,精神饱满,感情真挚,态度和蔼,师生配合默契,气氛热烈和谐,学生心情愉快轻松,并能积极思考,勇于回答问题。
    4. 课堂效果
    一看教学效果。课堂上是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思、想、说、做、练,是否学到知识、掌握了知识和方法,是否学会了思维、运用和创造。提倡课堂力争做到:知识当堂消化,问题当堂解决,作业当堂完成,例题人人会讲,习题人人会做。
    二看指导学生学习。教师通过讲授课、探究课、练习课、复习课、阅读写作课、科技活动课等,在讲清讲透学习内容的前提下,注重启发、示范、点评、引领、指导、训练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过程、方法与应用。重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正确,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看培养学习品质。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是学会未知的过程,需要不怕困难,勤奋刻苦,细致耐心地完成任务。教师必须对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以及缺乏严肃认真、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等学习品质的学生时刻进行有效指导和培养,让他们把学习当做一种需求、一项任务,要学得认真,学得专注。
    5. 教学反思
    每堂课都要进行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理念反思、策略反思、结构反思、方法反思、过程反思、效果反思等撰写教学后记,逐步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科学性,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如果我们的教师真真正正按照这“两个常规”去做了,我们的教学质量保证能达到预定的目标。近几年来,由于我们花大力气狠抓了“两个常规”,所以从国家的统一高考和中考成绩看,我校的教学成绩是令人满意、令人兴奋的,曾受到各级领导的表彰奖励,受到社会的尊重,受到家长的认可,受到学生的信赖。
    (八)学习型团队促发展。
    在加强校本培训和业务水平培训的过程中。学校提倡“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多举措打造学习型团队。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教学分析与研究、“师徒”结对、课件制作与评选、校内校际教学竞赛和课题研究等形式。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课堂教学方法及科研课题探讨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校本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手段能适应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九)引进人才优结构
    “问渠哪得清如水,唯有源头活水来”。近几年来,学校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遵循按需设岗、按岗聘用、严格考核、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招聘优秀大学生153人,从全国各地调入优秀教师96人,其中研究生15人。优化了学校教师队伍结构,促进了学术思想交流,知识融合、教研创新,推动了学校的教学教研和专业队伍建设,保持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五、以人为本,完善机制,使学生道德素质在实践中升华
    锡林浩特六中自建校起就非常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认真贯彻落实 《中学德育大纲》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 始终不渝地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与时俱进,建立完备的机制和工作流程作为保障,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渠道,运用多种方式、方法予以贯彻落实,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和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开展的既有声有色,又扎实有效,取得良好的效果。下面就我校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工作做一总结汇报。
    (一)德育指导原则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实践育人的原则;坚持全方位、多渠道、实效性的原则。
    (二)德育总体目标
    以“五爱”教育为基本内容,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基础道德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实施有时代特点的、学校、家庭、社会横向贯通的大德育的新格局积极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和少先队等组织的优势和特点,开展生动活泼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 建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主管校长、有关环节干部和班主任为成员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学生工作部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完整有效的管理系统,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进行有效的管理,加强各种德育力量的统筹、协调与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四)德育工作实践
    道德教育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最终要落实到“行”上。要针对青少年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教育的效果。
    1.开展“青少年道德银行”储蓄活动  
    学校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及2004年新修定实施的《中小学生手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的精神与《锡林浩特市“青少年道德银行”储蓄活动的方案》的要求,制定了《锡林浩特六中“道德银行储蓄活动”实施方案》和《锡林浩特六中“青少年道德银行 ”储蓄管理办法》。建立了由校党支部书记任行长,团委书记任副行长的锡林浩特六中分行组织机构;并建立了各班储蓄所,各储蓄所实行支部书记负责制和月汇报制,坚持储蓄专栏上墙,开设储蓄专柜。在此基础上,校团委组织开展“储蓄活动月”(如:文明礼仪月)、“储蓄活动周”(如:义务劳动周)等特色储蓄活动。  
    通过开展青少年道德银行储蓄活动,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弘扬“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爱国守法”的道德规范。推动广大同学诚实积累道德,真情奉献爱心,积累道德资产,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道德氛围,全面提升广大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素质。   
     2、建立“锡林浩特六中扶困助学基金”。
    基金来自教职工的捐助,用来扶助家庭经济特困难而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的我校学生,并建立基金管理委员会对基金的募捐、管理和使用上进行监督,保证基金的科学有效管理和公平合理使用。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与六中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增强这些学生的爱校意识和不断进取的决心和意志。
    3、开展“爱心超市”活动。
    “爱心超市”的生活和学习用品都是教职工捐献的,每学期通过不公开的调查,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根据其需要,无偿给予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帮助,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也可使有些学生不会因家庭困难而难以专注学业或完不成学业。  
    4、开展爱心奉献等公益活动 。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锡盟团委生态园、市苗圃
共4页 您在第3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8797个字符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
上一篇:浅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2-23 ]
下一篇:没有了!